也不知是个什么缘故,我从始至今就痴迷于巴金先生的作品,从他青年时所作的《海的梦》,一直追到晚年的《憩园》。
这本《憩园》是我刚上初中时所读的最后一本巴金的书,也算是“巴金时代”第一场的落幕。因此我想把当时的想法写下来,留作纪念。
《憩园》以“我”的视角来描述寄居在憩园后的所见所闻,同时也揭示了不劳而获的财富给家庭带来的灾害,乃至对人精神上的摧残。这种巨大的毒害能够明显地从憩园中的人物身上体现出来。
就像杨梦痴——这个憩园的旧主人。生于富贵之家,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败家子。放荡不羁,最后被家人抛弃,又因偷窃而被监狱处死。
杨梦痴正是因为生在这样一个富贵的家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的,什么都不会做,一心只读圣贤书。所以才会与这个社会脱节,空有个大少爷的架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样的人真是生的可悲也死的可悲!不论是活着还是死了都不会被人在意,同样也没有令人刮目相看的价值。因为那样的环境下所生的思想早已深深扎根在他的脑袋里,而他只是个被封建礼教所残害的千千万万个百姓中的一个罢了。他的一切不幸都属于那个悲哀时代的产物。
当然,环境因素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靠人的意志力。即使生活在那样一个环境中,但是经历了万般波折,也应当有所改变。可事实上是,他直到悲惨地死去都不曾对于自己的一生做过任何反省。明知道是错误的,却不做出任何改变,偏生要使局面发展到无力挽回的地步,并且干脆作罢,放弃挣扎。这种做法在旁人看来是何等的迂腐可笑!
然而事实摆在这里,向我们反映出来一些现实问题。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给孩子好吃好喝地当祖宗供着,这不让做那不让搞,这真的是对他好吗?我看不见得。你以为对他的好,对他的爱并不是他想要的,也不是他急需的。他仿若一个象牙塔的王子,远远地充满渴盼地望着塔外的世界,可他却没有任何办法。
记得有这么一个玩笑:老师问:“ 小朋友,你家的鸡蛋是怎么剥来吃的?”小朋友答:“我家的鸡蛋是没壳的。”所以呀他需要的是什么?是独立自主的能力,是将来能使他在社会生存下来的能力!而非使他成为一个碰到一点困难就焦头烂额的傻白甜。然而最可笑的是,到那时他不会念及你的好,反倒去诘问你当初为什么不给他培养独立性的机会。这听起来或许残忍,但事实确是如此。当初他能理所应当地得到你的一切付出,现在也能理所应当地反咬一口。恕我直言,我们身边不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么?不还有那么一群家长毫无怨言地去奉献自己么,当最后“蜡炬成灰泪难干”。
常常可以看到家庭中无形的硝烟弥漫着,至亲之人如同对手,试图用自己的一套道理去说服对方。可事实的本质真是这样么? 家庭是讲情的,不是说理的。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道理,没有绝对的对,也无绝对的错。能否试着冷静下来,各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从而达到自省的目的呢?有些遗憾的是,很多家庭并不能意识到这一点。,不然也不存在这样那样的家庭矛盾了。
作为一名巴金深粉,我常常能从反复的阅读中得到不同的体悟。这或许就是巴金先生作品永久不衰的原因吧。
追思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