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生雾起,墨香浮动,楼高十又九层,牙签万轴。
置身于书的瀚海中,好书的何书君由内而外地感到满足。
随手从书壁中抽出一本距自己最近的书,书面上蓝底白字写着“素书”二字,二字微微泛着光,仿若神旨。
翻开书的第一页,映入眼帘的便是志心笃行之术:
“长莫长于博谋, 安莫安于忍辱, 先莫先于修德, 乐莫乐于好善, 神莫神于至诚, 明莫明于体物, 吉莫吉于知足, 苦莫苦于多愿, 悲莫悲于精散, 病莫病于无常, 短莫短于苟得, 幽莫幽于贪鄙, 孤莫孤于自恃, 危莫危于任疑, 败莫败于多私。”
何书君将这句话在心中反复琢磨品味了几多遍,心中忽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那长期郁结于心中的种种苦痛竟在这本书中得到了疏解。
自幼身负家门之望,又以才学扬名,鸿鹄之志早已深植于心。
一场灾难将自己囚困于亲手竖起的牢笼中,想冲破,却又不敢冲破。
害怕冲破后,从小树立的志向,生命最后一点温存的念想,将会随着又一场波折悄无声息地离开。紧接着便是丧失活下去的意义。
唯有这点念想还在,便就能继续自欺欺人地苟延残喘下去......
欺自己世道如此,有志难成;欺自己命运如此,坎坷一生。
于是固步自封。
但人生恰如千帆过,或前行,或沉舟。
有志者,比比皆是;有才者,屈指可数;有恒者,难能可贵。齐志,才,恒者,万中无一。但唯有后者,才能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后所成就的千古风流人物。
此书便是在告诉自己志心笃行须戒妄、去愚、莫贪、不疑。
但自己往昔又是如何去做的?
知世艰而避世求闲,是谓贪妄;自以心为形役,是谓昧疑。贪、妄、昧、疑,一个不少,全沾染了,怎能真正地安然处之?
何书君平复好心情后,眼前的十九层高楼,鼻尖萦绕的墨香在蒙蒙迷雾中逐渐消散。
再一个眨眼的功夫,何书君除了看得见自己的身体和手中的书以外,什么也看不见了。
黑暗之中只隐约听到有人在喊叫自己。
“何兄!何兄!在家吗?”
“何兄!在家吗?”
何书君猛然睁开眼睛,房梁还是那个房梁,床幔还是那个床幔。所谓十九层的书楼,名为《素书》的那本书原来全都是梦。
细致辨认声响,声音来自门外,应当是昨日所结识的白兄弟发出的。何书君口中喊到“稍等片刻,速速就来”起身就要前去开门。
“啪”的一声,好像有什么东西好像掉到了地上。
顺声望去,地上赫然躺着一本书。书面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两个大字——“素书”。
素书二字在阳光的反照下泛着一丝奇异的光泽,待何书君拿起细细查看,书上的光泽又消失不见了。
何书君的呼吸不由得急促起来,昨夜的记忆也如泉水般齐齐涌入大脑。
画中仙、涵之、十九层书楼......以及掉在地上的这本书。
眼前的一切明确地告诉何书君:
这,皆不是梦。
何书君突然想起了什么 ,眼睛直直望向床头挂着的画。
画中人依旧似笑非笑的样子,只是不知什么时候,手上多出一根普通的木簪。仔细一看,这只木簪是自己昨日佩戴的那一支!
道系二哈:注:《素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它提出"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以道理为宗旨,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本原。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
落笔成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