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寒而栗

【拼音】
bù hán ér lì 123
【含义】
栗:打战,发抖。不寒冷却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示例】
①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现在想着死尸上越过的事,真是不寒而栗呵!”
②沈醉《我这三十年》第一五章:“当年长沙大火后,长沙几乎成了废墟,站在长沙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岳麓山那幅凄凉情景,想起来使人不寒而栗。”
【出处】
①《史记·酷吏列传》:“(义)纵一切捕鞠,曰‘为死罪解脱’。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猾民佐吏为治。”
②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邓骘传》:“追观前世倾覆之诫,退自惟念,不寒而栗。臣等虽无逮及远见之虑,犹有庶几戒惧之情。”
【近义词】
①毛骨悚然
②胆战心惊
③心惊胆战
【反义词】
①无所畏惧
【故事】
西汉武帝的时候,有个名叫义纵的人。他姐姐义殉是个医生。她因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太后很宠爱她,义纵也因此得到汉武帝的任用。他先在上党郡一个县中任县令,后又升为长安县令。他在任职期间,能够依法办事,不讲情面,也不怕得罪有权有势的人,当地的治安有了很大的改变。汉武帝认为他很有才干,就调任他为河内郡都尉,后又升为南阳太守。
当时,南阳城里居住着一个管理关税的都尉名叫宁成,这人很残暴,利用手中的权力横行霸道,百姓们都很害怕他,甚至连进关、出关的官员都不敢得罪他。人们都说,让宁成做官,好比是把一群羊交给狼管。宁成听说义纵要来南阳任太守,有些不安。等义纵上任那天,带领全家老小恭恭敬敬地站在路边迎接义纵。义纵知道宁成这样做的目的,对他不理不睬。一上任,义纵就派人调查宁成的家族,凡是查到有罪的,就统统杀掉,最后,宁成也被判了罪。这一来,当地有名的富豪孔氏、暴氏因为也有劣迹,吓得逃离了南阳。
后来,汉武帝又调义纵任定襄(在今内蒙古)太守,那时,这个地区的治安很混乱。义纵一到定襄,就将监狱中二百多个重罪轻判的犯人重新判处死刑,同时将二百多个私自来监狱探望这些犯人的家属抓了起来,说他们想要为犯人开脱罪行,也一起判处死刑。
那天,一下子就杀了四百多人。尽管那天天气不冷,然而,住在这个地区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吓得不寒而栗。
义纵执法严峻,但也存在肆意残杀的问题,司马迁《史记》把义纵归入酷吏一类。
2⃣不可终日

【拼音】
bù kě zhōng rì 123
【含义】
终日:过完一天。一天都过不下去了。形容心中慌乱。
【示例】
①梁启超《变法通议·论金银涨落》:“使全球十四万人,莫不心如悬旌,傫然有不可终日之势。”
②张书绅《正气歌》:“上午还是同志,下午就是敌人,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出处】
①《礼记·表记》:“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
②宋·王质《雪山集》卷二:“而华元不得其情,震悼惴栗,弃走求盟,若不可终日。”
【近义词】
①寝食不安
【反义词】
①处之泰然
3⃣草木皆兵

【拼音】
cǎo mù jiē bīng 123
【含义】
把草丛和树木都误当作敌方的伏兵。形容内心极度恐惧,疑神疑鬼。
【解析】
见“风声鹤唳”。
【用法】
用于贬义。
【示例】
①***《论持久战》:“错觉是什么呢?‘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错觉之一例。”
②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四章:“刘体纯率领疑兵虚张声势,从后追击,并在官军的经过处放火烧山,使得官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出处】
①《晋书·苻坚载记下》:“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②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草木皆兵。”
【近义词】
①风声鹤唳
②杯弓蛇影
【反义词】
①泰然自若
【故事】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
4⃣重足而立

【拼音】
chóng zú ér lì 123
【含义】
后脚紧挨着前脚,不敢迈步。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示例】
***《新民主主义论》:“使通国之人重足而立,侧目而视者,无过于此辈穷凶极恶之特务人员。”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钳口而不言。”
【近义词】
①望而却步
②胁肩累足
【反义词】
①勇往直前
②无所畏惧
5⃣大惊失色

【拼音】
dà jīng shī sè 123
【含义】
失色:脸色变得苍白,失去本色。大吃一惊,变了脸色。形容非常惊恐。
【解析】
见“大吃一惊”。
【示例】
①叶大春《三瘾录》:“有人凑近一听,大惊失色:‘天啊,他还要酒喝,莫非中酒魔!”
②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第二部第二章:“可是他一见到带枪的人就大惊失色,浑身筛糠似的哆嗦,还没有问到他,他就主动说了。”
【出处】
①《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②宋·无名氏《古本平话小说集·李亚仙》:“里面老鸨听得哭声,大惊失色,奔至西厢问道:‘为什么这般大哭!’”
【近义词】
①面色如土
②面无人色
③心惊胆战
④大吃一惊
⑤惊慌失色
【反义词】
①面不改色
②泰然自若
6⃣杜口裹足

【拼音】
dù kǒu guǒ zú 123
【含义】
杜口:闭住嘴;裹足:止步不前。闭着嘴不敢说,停住脚不敢走。比喻有顾虑而不敢接近,远远避开。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十分害怕
【示例】
她被吓得杜口裹足不敢出门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三》:“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奏耳。”
【近义词】
①闭口不言
【故事】
战国时代,策士说客之风很盛,他们凭仗口才,巧言善辩,以博取统治者的信任而掌握政治大权。范睢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
范睢(或作范雎)本是魏国人,起初投在魏国的“中大夫”须贾门下当些差使,没有干成什么大事,反而受了一顿冤枉,几乎伤了性命。后来,改姓换名,辗转到了秦国。
那时,秦昭王已在位36年,秦国政治上最有势力的人有4个:穰侯、华阳君,都是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兄弟,泾阳君、高陵君,都是宣太后宠爱的儿子,即昭王的同母兄弟。穰侯是宰相,把持国政,其余三人也轮流主持军事,他们依靠宣太后的关系,权力很大,并且拥有广大的封邑,家财之富,在国王之上。
范睢针对秦国当时的这一情况,先写一封信给昭王,要求面谈。昭王便派车子去把范睢接来相见。范睢进宫,故意乱走,内侍们吆喝道:“王来了!”范睢说:“秦国只有穰侯和太后,哪有什么王?”昭王恰巧出来,隐约听到了,心中不免一动,当即表示欢迎,特别隆重地接待范睢。旁边看的人,都感到很惊讶。
昭王吩咐左右的人都退出去,然后恭敬地对范睢说:“先生有什么见教?”范睢说:“嗯!嗯!”昭王连问三次,范睢三次都不回答,只说:“嗯!嗯!”昭王便跪着央求道:“先生终究不肯赐教吗?”
范睢这才开口说了一大篇道理,并且说:“现在我寄居秦国,和您的关系还很生疏,而我所要说的,却是关于君臣之间和骨肉至亲之间的事。今天说了,明天就可能有杀身之祸。死固然没有什么可怕,人终是要死的,只要我所说的话,对秦国有利,即便因此被杀,又有什么可怕呢?我所顾虑的是:天下有才能的人们,看见我为秦国尽忠,反而被杀,那么恐怕他们从此就要‘杜口裹足’,莫肯向秦了!
范睢的这次谈话,深深打动了秦昭王,因而取得了昭王的信任。后来,昭王就拜范睢为宰相,收回了穰侯的相印,叫他回到老家陶邑去,还让宣太后告老,不许她再过问朝政,华阳君、高陵君、泾阳君也都住到关外去了。范睢当了好多年宰相,一直到老。
成语大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