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哀毁骨立

【拼音】
āi huǐ gǔ lì 123
【含义】
哀毁:因悲哀过度而损坏身体;骨立:消瘦到极点,只剩一副骨架支撑着。指孝子在守孝期间由于悲哀过度而损坏身体,以致消瘦得仅有骨架支撑着。现泛指悲伤过度而过分影响健康。
【示例】
高阳《清官册》:“汤斌便开始学医,穷研药性,可是他父亲还是去世了。这在汤斌是个无与伦比的严重打击,朝夕流涕,哀毁骨立。”
【出处】
①《后汉书·韦彪传》:“彪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
②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③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六回:“及冬,遭大故。孝廉恸绝者屡矣,赖救得苏,哀毁骨立。”
【近义词】
①形销骨立
【反义词】
①哀而不伤
【故事】
古代有名的孝子王戎与和峤两人同时丧父母,和峤按照风俗习惯,守孝三年,神气丝毫没有损伤。而王戎则不同,他在父母的灵前搭了一个小棚,整天陪伴父母的灵,十分伤心,而且吃的很少,整个身体变成骨瘦如柴,三年后经很长时间调养才恢复。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具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译:王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称。此时王戎瘦得皮包骨头,几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峤则哀号哭泣,一切都合乎丧葬的礼仪。晋武帝(司马炎)对刘仲雄(刘毅)说:“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峤吗?我听说和峤悲伤过度,这让人很担心。” 刘仲雄回答道:“和峤虽然极尽礼数,但精神元气并没有受损;王戎虽然没拘守礼法,却因为哀伤过度已经形销骨立了。所以我认为和峤是尽孝道而不毁生,王戎却是以死去尽孝道。陛下您不必去担心和峤,而应该去为王戎担心呀。”)
2⃣黯然神伤

【拼音】
àn rán shén shāng 123
【含义】
黯然:心情沮丧的样子。形容情绪低沉,内心忧伤。
【示例】
①冰心《往事》(二):“我倚枕百般回肠凝想,忽然一念回转,黯然神伤。”
②茅盾《幻灭》一一:“离别在即,三个好朋友都黯然神伤,静女士尤甚。”
【出处】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四四回:“玉甫最怕提起这些话,不由自主,黯然神伤。”
【近义词】
①黯然销魂
②悲不自胜
【反义词】
①兴高采烈
②眉开眼笑
③心花怒放
【另见】
①黯然伤神
3⃣黯然失色

【拼音】
àn rán shī sè 123
【含义】
黯然:不明亮的样子。指事物失去了原有的色泽与光彩。也指心情沮丧,显出无精打采的样子。
【示例】
①秦牧《艺海拾贝·最后的晚餐》:“《最后的晚餐》就是这些画里面的一幅,所有同类题材的绘画和它比较起来,都黯然失色。”
②古华《芙蓉镇》第一章:“自从国营饮食店来了个女经理,原先本镇群众公认的领袖人物谷燕山已经黯然失色,从此天下就要多事了似的。”
【出处】
①清·郑板桥《竹石图》:“昔日东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石而无竹,则黯然失色矣。”
②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二部一五:“他这一番话说得大家脸上黯然失色。”
【近义词】
①相形见绌
②暗淡无光
【反义词】
①光彩夺目
【另见】
①黯然无光
②黯然无色
4⃣黯然销魂

【拼音】
àn rán xiāo hún 123
【含义】
黯然:心情沮丧的样子。心情沮丧得像丢了魂一样。形容极度悲伤或愁苦。
【示例】
曹禺《日出》第二幕:“尤其他那一对永远在做着‘黯然销魂’之态的眼睛,看你又不看你,瞟人一眼又似乎怕人瞧见。那态度无论谁都要称为妩媚的。”
【出处】
①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②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左经臣》:“许少伊被召,左经臣追送至白沙不及,作诗云……此二十字,可谓道尽惜别之情矣。至今读之,使人黯然销魂也。”
【近义词】
①黯然神伤
【反义词】
①兴高采烈
②喜笑颜开
【另见】
①黯然魂销
5⃣悲不自胜

【拼音】
bēi bù zì shèng 123
【含义】
悲伤得使自己都经受不住。形容悲痛至极。
【示例】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七章:“他在提到他的皇上时,往往痛哭流涕,悲不自胜。”
【出处】
①汉·荀悦《汉纪·平帝纪》:“太后因号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悲不自胜。”
②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燕歌》远别,悲不自胜。”
【近义词】
①悲痛欲绝
②痛不欲生
【反义词】
①喜不自胜
②喜不自禁
③乐不可支
6⃣悲天悯人

【拼音】
bēi tiān mǐn rén 123
【含义】
天:天命,指时世;悯:怜悯。哀叹时世的艰辛,怜悯人民的疾苦。
【示例】
①萧乾《挚友、益友和畏友巴金》:“这两句话相距约四十年,然而精神却是一致的,悲天悯人,关心同类,同情弱者和无辜者。”
②冰心《最后的安息》:“从此惠姑的活泼憨嬉的脑子里,却添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思想。”
【出处】
①唐·韩愈《争臣论》:“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闵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②清·刘声木《苌楚斋四笔》卷六:“予以糊口在湘,时聆教诲,每言及国事,辄悲天悯人,慨叹无已。”
7⃣捶胸顿足

【拼音】
chuí xiōng dùn zú 123
【含义】
用拳头捶打胸膛,用脚跺地。形容非常懊悔或悲痛的样子。
【解析】
见“椎心泣血”。
【示例】
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四:“她仿佛忽然得到什么启示似地一颤,捶胸顿足痛哭起来。”
【出处】
①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奈天高,又不知,只落的捶胸跌足空流泪。”
②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六回:“孔明说罢,触动玄德衷肠,真个捶胸顿足,放声大哭。”
【近义词】
①跌脚捶胸
②椎心泣血
【反义词】
①手舞足蹈
【另见】
①捶胸跌足
②顿足捶胸
8⃣惙怛伤悴

【拼音】
chuò dá shāng cuì 123
【含义】
惙怛:忧伤的样子;伤悴:悲愁。形容非常忧伤、悲愁。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出处】
《后汉书·梁鸿传》:“心惙怛兮伤悴,志菲菲兮升降。”
9⃣悼心失图

【拼音】
dào xīn shī tú 123
【含义】
悼:悲伤;图:谋划。因悲痛而失去了主张。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因悲痛而失去了主张
【出处】
《左传·昭公七年》:“嘉惠未至,唯襄公之辱临我丧,孤与其二三臣悼心失图。”
🔟泣不成声

【拼音】
qì bù chéng shēng 123
【含义】
泣:低声哭。低声地哭泣,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极为悲伤。
【示例】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八章:“皇帝突然热泪奔流,泣不成声。”
【出处】
①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昼哭夜泣,气不属声。”
②清·黄钧宰《金壶七墨·鸳鸯印传奇始末》:“弥留之际,日饮白汤升许,欲以洗涤肺腑,及食不下咽,泣不成声。”
【近义词】
①泣下沾襟
【反义词】
①乐不可支
1⃣1⃣泣涕如雨

【拼音】
qì tì rú yǔ 123
【含义】
泣:低声哭;涕:鼻涕。眼泪像雨一样。形容极度悲伤
【用法】
补充式;作谓语、宾语;用于人
【出处】
《诗经·邶风·燕燕》:“瞻泪弗及,泣涕如雨。”
【近义词】
①涕泗流涟
【反义词】
①兴高采烈
1⃣2⃣如泣如诉

【拼音】
rú qì rú sù 123
【含义】
好像在哭泣,又像在倾诉。形容声音悲凉凄切。
【常用】
常与“如怨如慕”连用。
【示例】
①秦牧《小羊的刺激》:“在那种地方,当时的人们触景生情,不知道写下多少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诗篇。”
②刘德海《中国琵琶与西洋交响乐》:“程腔旋律动听……在那如泣如诉的哀怨声调中,蕴涵着一种刚劲清新、锋芒逼人的气势。”
【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近义词】
①缠绵悱恻
②长歌当哭
【反义词】
①欢声笑语
1⃣3⃣丧明之痛

【拼音】
sàng míng zhī tòng 123
【含义】
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
【用法】
作宾语;指丧子的悲伤
【示例】
同寅当中,一人传十,十人传百,已经有许多人知道他遭了“丧明之痛”。(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七回)
【出处】
《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近义词】
①痛抱西河
1⃣4⃣司马青衫

【拼音】
sī mǎ qīng shān 123
【含义】
司马:古官名;青衫:草绿色官服,唐代八、九品官服。后来用以形容悲伤凄切。
【出处】
①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②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③明·无名氏《鸣凤记·鹤楼赴义》:“我岂学做重婚王允愚?岂湿着司马青衫泪?”
【近义词】
①痛不欲生
②悲痛欲绝
【反义词】
①喜不自胜
②欣喜若狂
1⃣5⃣死去活来

【拼音】
sǐ qù huó lái 123
【含义】
晕死过去又苏醒过来。形容被折磨得很惨或极度疼痛、难受。也形容极度悲哀、惊恐。
【示例】
①老舍《四世同堂》八:“她的身子骨那么坏,我要偷偷的走了,她还不哭个死去活来的?”
②赵树理《灵泉洞》一三:“我们这里去年遇了灾(其实没有遇过天灾,都是被刘家要光了),树皮树叶从春天吃到现在,饿得大家死去活来的。”
【出处】
①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三:“当下众人将那崔宁与小娘子,死去活来拷打一顿。”
②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回:“里面方才放心开了二门,让众官进去,才晓得柳知府已经吓得死去活来。”
【近义词】
①半死不活
1⃣6⃣兔死狐悲

【拼音】
tù sǐ hú bēi 123
【含义】
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为自己同类的不幸感到悲伤。
【用法】
用于贬义。
【常用】
常与“物伤其类”连用。
【示例】
巴金《春》一五:“她知道蕙为什么伤心,不觉动了兔死狐悲之感,她找不到劝解的话。”
【出处】
①《敦煌变文集·燕子赋》:“切闻狐死兔悲,恶(物)伤其类。”
②元·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正所谓兔死狐悲,芝焚蕙叹。请丞相自思之。”
③《宋史·李全传》:“兔死狐悲,李氏灭,夏氏宁独存?”
【近义词】
①物伤其类
②芝焚蕙叹
【反义词】
①幸灾乐祸
【故事】
从前,一只兔子和一只狐狸为对付共同的敌人――猎人,彼此联盟发誓,发誓要同生死,共患难。一天,当他们正在田野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时,不料一群猎人突然前来,一箭就射死了兔子,狐狸也险遭不测。猎人走后,狐狸就跑到兔子身旁,哀泣悲悼。
有个长者经过,看见狐狸在兔子旁边哭泣,觉得奇怪,就问狐狸哭泣的原因。 狐狸悲哀的说:"我和兔子同样是微小的动物,是猎人捕猎的对象。我们相约共同对敌, 共生死,同患难。现在我的同盟被猎人射死,他今日的死亡,意味着我明天的死亡。我们是真正的朋友,我哪能不伤心哭泣呢!"
长者听了,叹着气,说:"你为这样的同伴哀悼哭得有理!"
1⃣7⃣五内俱焚

【拼音】
wǔ nèi jù fén 123
【详见】
①五内如焚
1⃣8⃣五内如焚

【拼音】
wǔ nèi rú fén 123
【含义】
五内:五脏,指心、肝、脾、肺、肾五种器官。五脏都好像焚烧起来一样。形容十分焦急、忧伤。
【示例】
①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四章:“朕中夜彷徨,五内如焚。”
②叶文玲《绿色长廊的构图人》:“真的,只有她才了解他;莫看外表平静,面对逐渐荒芜的果树界,他是五内如焚啊!”
【出处】
明·袁中道《赠别文弱》诗之一:“中夜念往昔,五内忽如焚。”
【近义词】
①忧心如焚
②心急如焚
【反义词】
①心安神态
【另见】
①五内俱焚
1⃣9⃣物伤其类

【拼音】
wù shāng qí lèi 123
【含义】
伤:悲哀。比喻因同类遭受不幸而伤感。
【解析】
见“同病相怜”。
【常用】
常与“兔死狐悲”连用。
【示例】
①鲁迅《伪自由书·从盛宣怀说到有理的压迫》:“那是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袁世凯是‘物伤其类’,他自己也是卖国贼。”
②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他倒不是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而是庆幸自己,痔疮犯得及时。”
【出处】
①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八回:“我和你是一般犯罪的人,特地报你知道。岂不闻‘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②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第七三回:“探春冷笑道:‘俗语说的:“物伤其类,齿竭唇亡。”我自然有些惊心。’”
【近义词】
①兔死狐悲
②同病相怜
【反义词】
①幸灾乐祸
2⃣0⃣遭家不造

【拼音】
zāo jiā bù zào 123
【含义】
遭:遇到;造:成。原是周成王居父丧时自哀之辞。后指遭遇家中不幸的事。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予小子遭家不造,金寇猖狂,二帝北辕,九庙丘墟。(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二回)
【出处】
《诗经·周颂·闵予小子》:“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于乎皇考。”
2⃣1⃣芝焚蕙叹

【拼音】
zhī fén huì tàn 123
【含义】
芝草被焚,蕙草伤叹。比喻物伤其类。
【出处】
①晋·陆机《叹逝赋》:“信松茂而柏悦,嗟芝焚而蕙叹。”
②清·黄遵宪《感事》诗:“芝焚蕙叹嗟僚友,李代桃僵泣兄弟。”
【近义词】
①兔死狐悲
【反义词】
①落井下石
②幸灾乐祸
成语大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