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唱范围
在以阳澄湖为中心的区域, 渔民们历来都有唱山歌的习俗,因为适合渔民 们在围养、捕捉时唱,所以通常又被称为“ 渔歌”。渔歌多流传于汉族民间、特别是渔民间以表达渔业劳动、民间习俗、男女情爱等为主要内容,富有生活气息,多靠口口相传、代代相袭。
在人们想象中, 吴语地区的文化影响都是 吴侬软语、似水柔情,但是渔歌的特色却是高亢嘹亮、婉转激越,大概是渔民们捕捞时要在湖中,有时还有风浪,非高声就听不见,非高亢不能表达情感吧。不过,虽然渔歌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给人以鼓劲、向上的感觉,只是由于大众文化品位的多样化,会唱渔歌的人越来越少了。
为保存和传承传统吴文化中的精华, 苏州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至今已搜集整理流传在阳澄湖地区的渔歌多首,而这些渔歌则都是阳澄湖地区很多渔民的最爱,例如 莲花岛上的28岁居民陆红林,在搜集整理渔歌的同时,还自编自唱,成为渔歌的传承人。阳澄湖渔歌代表作《 十二生肖》,正在度假区广为传唱,还请来了著名音乐制作人精心辅导。
主要分布区域为浙江地区,代表有湖州织歌、湖州山歌。
6
传承意义
吴歌生动地记录了 江南农民和下层人民的生活史,是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也是十分宝贵的汉族民俗文化遗产。它不仅是吴语地区至今仍然存活在汉族民间的口头文学形式,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社会、历史、风土、世界观等)和审美价值(艺术),而且也是研究方言的珍贵资料。虽然现代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和过去不同了,山歌快要变成历史的"活化石",但作为一种 口头文学,它的艺术研究价值和人文研究价值越来越高,它是艺术创作上可资借鉴的丰富源泉。一切文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都离不开它的源泉,如果一旦忽视了艺术的源泉,文艺创作就会枯竭、苍白,缺乏生气以至没有生命力。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吴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城市为江苏省苏州市。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苏州市的 陆瑞英和 杨文英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吴歌以汉族民间口头演唱方式表演,口语化的演唱是其艺术表现的基本方式。吴歌是 徒歌,在没有任何乐器伴奏的情况下吟唱。其类型大致有引歌(俗称"歌头",长篇叙事歌称"闹头")、劳动歌、情歌、生活风俗仪式歌、儿歌和长篇叙事歌等几种。刘半农为顾颉刚的《吴歌甲集》作序说:吴歌的意趣不外乎"语言、风土、艺术三项",而"这三件事,干脆说来,就是民族的灵魂"。
江南水乡吴文化地区孕育的吴歌,有其鲜明的特色,自古以来,通常是用委婉清丽、 温柔敦厚、含蓄缠绵、隐喻曲折来概括它的特点。区别于北方民歌的热烈奔放、率直坦荡、豪情粗犷、高亢雄壮。吴歌具有浓厚的水文化特点,和耸立的高山,宽阔的草原不同,它如涓涓流水一般,清新亮丽,一波三折,柔韧而含情脉脉,和 吴侬软语有相同的格调,有其独特的汉族民俗艺术魅力。
赏景色品味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