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明显的成效就体现在写作上,刚上一年级,她给我们最大的惊喜就是:两首七言绝句,一首现代小诗歌。在写作文时,女儿也大多能够一气呵成、用词优美、语句流畅。也许别人在冥思苦想,绞尽脑汁时,她已是运笔行文,洋洋洒洒。
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亲子精读的范围与深度也在同步提升。以名家作品而言,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首先是语言运用。名家作品亦不乏华丽的词藻,然多数仍为自然、朴素之语言。他们的语言都来自日常生活的口语,却又非“流水账”,都提炼成了纯净而有味道的现代白话文,读来清新、流畅,毫无“违和”感。写人如见其面,写景如临其境,叙事娓娓道来,讲理深入浅出……转承自然,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一线贯穿。
其次是知识广博。汪曾祺先生让我们知道了各种不同的花草和小动物;叶圣陶先生的《三棵银杏树》让我们知道了银杏树是开花的,是很可爱的,白里带点淡黄的小花;沈从文先生的《湘西》让我们知道了湘西的奇人、奇景、奇事;朱自清先生的《绿》让我们知道了梅雨潭的醉人的美……
还有写作角度。鲁迅先生在《百草园的泥墙根》中调动了视觉,听觉和触觉,全面地向我们描绘了一段泥墙根带给他的乐趣;丰子恺先生的《梦痕》告诉我们,他额头上那条长长的疤痕就是通往美好的童年时代的一张“船票”;汪曾祺先生也提醒我们,《夏天》不光热,还有花花草草和小昆虫;《下大雨》则精妙地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写雨而又不直接写雨”的独特视角;《冬天》不光冷,还有冻豆腐和踢毽子;叶圣陶先生在《霜的工作》中向我们展示了独辟蹊径、反其道行之带来的神奇效果……
最重要的就是情感体验了。亲身经历、切身体会、真情实感大概就是名家作品的精髓吧。汪曾祺先生在《手把羊肉》和《昆明的雨》中对于美食的精到足以让你品读时唾液横流;丰子恺先生在《给我的孩子们》中对于孩子的爱意和崇拜足以让每一个父亲汗颜,《忆儿时》也足以令我们情不自禁地陷入对自己的童年时光的无限遐想之中,还有他在《抱着饭米粒的虾》中描绘的那个钓虾高手,简直写到一个“酒虫”的心里去了……
一言概之,我们总能从中找到怦然心动的感觉,引发拍案叫绝的冲动。
由女儿的学习及我们俩的写作来看,亲子精读与积极的交流不仅可以促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增强思维能力的条理性与逻辑性,更可以加深思考深度,丰富想象力,激发创造力。
孩子受益,我们也从中受益:既收获了浓厚的亲情,又收获了广博的知识,还收获了深刻的感悟。一举数得,何乐不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阅读,海量阅读,深度阅读,非坚持不可!
用心5年,省心12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