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返工率分析的方法
在制造业,除了产能与不良率外,还有一个指标也比较关键,那就是“返工率”。为确保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品管在制程中及出货前,会设置一道抽检环节。抽检到不符合标准的流程,就需要进行返工。返工率对制程的影响是很大的。一方面,会产生工时的浪费,最终降低单位时间产能。另一方面,返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物料及产品的损耗,使生产成本增长;此外,返工率的存在,对于作业者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产能的提升。
对于作业者而言,除了之前提到的产能与不良率两个重要指标外,返工率也要作为辅助的控制指标。返工率的控制,根据产品及工序的不同,需要具体分析。但无论如何,在所有的因素中,人的因素应该是主要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就从人的差异性入手,通过一个案例的分析来探讨返工率的分析方法。
要分析返工率,首先应该建立统计报表。
通过这份报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呢?我们只能得到几个不良率数据及若干判定“NG”的记录。根据这些信息显然无法得出什么结论。所以,我们要对这份报表进行深入的分析。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相对论的方法。下面,我们用常规分析方法与相对论分析方法作个对比,大家会有更深的认识。
让我们先用常规方法进行分析。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各项目的整体返工率:
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上,上面的分析有没有什么问题。从表面上看,也是一步步用数据推导出来。不过,我们用相对论的思维来仔细分析一下时,就会发现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尝试将几个主要条件列出来:
条件一:不同项目之间,返工率差距很大。
条件二:返工率排序时,是按返工率从高到低的绝对值进行的。
条件三:返工率排序时,参考的是所有项目的平均返工率。
综合以上三条信息,我们就可以发现很明显的逻辑错误:在各项目返工率不一样的情况下,按返工率的绝对值进行排序,这个排序是不正确的。困为其完全忽视了项目之间的差异性。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有张三和李四两名员工,其中张三的返工率为30%,而李四的返工率为20%,这两个人哪个表现更好?毫无疑问,李四更出色。如果我再加个前提条件,张三的项目是“项目1”,该项目的平均返工率是55%;而李四的项目是“项目20”,平均返工率为8%。现在再问你,这两个人哪个人的表现更好?毫无疑问,是张三。由此可见,要想通过员工的返工率来评价绩效,必须要放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而要放在同一个平台,就不得不考虑项目之间的差异性。如果不考虑项目本身的差异性,而是硬生生的用绝对值来进行排序,一是对员工不公平,二是输出的结果对管理人员没有参考意义。这样,辛辛苦苦所得出的分析结果,不但不能对生产起到促进作用,反而有不利的负面影响,这显然是任何一名管理者所不愿意看到的。但遗憾的是,在我们不少企业,甚至可说是大部分企业中,这样的分析模式大行其道,并试图根据不客观的分析结果进行自以为正确的对策。
管理相对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