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主城区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丘陵和高低不一的山峰,她们没有泰山那样雄伟磅礴、唯我独尊的气势,也不像黄山那般奇伟瑰怪、秀丽多姿,甚至有些根本不应该称作山,用高地来形容更为贴切恰当,因为这些山普遍只有几百米的高度,甚至还有不少在二百米以下,与动辄几千米高的三山五岳相比,在海拔方面实在是矮了一大截。
然而,如果可以用“沉鱼落雁”、“倾国倾城”这些形容绝世美女的字眼儿来比喻那些名山的话,那么重庆的山绝对可以配得上“秀色可餐”这四个字。
原因就在于,她们或高或低,或胖或瘦,却无一例外地被浓密的树林和湿润的绿植所包裹,就像全身裹着一层厚厚的绿色绒衣。置身其中,千翠环绕,万木遮晖,山泉叮咚,虫鸟鸣唱,仿佛身处世外桃源,让人不由得生出山深林密,宁静致远之感;远远望去,山城独有的白雾,丝丝袅袅,缠绕在林间,如同仙女撒下的帷幔,又如朦胧缥缈的面纱,如梦如幻,如临仙境。
有人说,重庆是一座山城,山铸就了城市的筋骨,树点化了山的沉默。此言非虚也。
所谓山城,有山,当然也得有城。
千年之前,当重庆仍被唤作南平郡时,诗仙李白写下了那首传唱千古的绝世名篇-《蜀道难》,道尽了巴蜀大地山路的崎岖与艰险,也反映了山区人民生活的闭塞与不易。
对于重庆这个山地连绵不绝,平地如金子般珍贵的地方,安身立命尤其艰难。当从草堂传来诗圣杜甫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时,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就已经开始不断催促着一代又一代的劳苦大众,在这片绵绵青山上建造属于自己的遮风挡雨之地。
他们砍掉一颗颗合抱古木,削去一块块凸岩高地,填平一条条深沟浅壑,沿着山陵走势,不多计较自己门前的路是不是别人家的屋顶,或者自己家的屋顶会否成为某个小广场的一角,就这样如堆积木一样,盖起了一间间房屋,一家家院舍。
从竹楼木屋,到泥瓦砖墙,再到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大厦,千年的青山,千年的江水,千年的白雾,见证了重庆这座城市的形成、发展与扩张。现如今,人头攒动的朝天门,高楼林立的观音桥,颇有点米纳斯提力斯之魔幻气息的洪崖洞,正向世人展现着一个万家灯火、魅力十足的山城重庆。
城在山上,山在城中。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
而我之所以与这山城有了交集,就是因为我的大学坐落在这片山上,在这座城中。
它的名字就是重庆**大学,简称“重*大”,以**界的黄埔军校闻名大江南北,建校以来为学界、政界、商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地基夯造者”,为祖国的发展强大和现代化建设贡献了不少砖和瓦。
然而自从上个世纪末,学校在评选985和211工程时因为种种原因无奈落选,从此沦为一所“双非”的普通一本,被无情地贴上了“二流大学”的标签,学校的很多大腕级学者也为此感到前途渺茫,树还未倒猢狲已散一般,纷纷出走重庆这片西南一隅,奔向全国各地寻找前程,成就了一所又一所的兄弟院校或兄弟院系,从此以创始人或开拓者自居,荣耀加身,光芒万丈。
如此的人才流失,学校的师资力量自然遭到了极大的削弱,名望一天天下滑,令人扼腕叹息。可是尽管如此,每年仍会有愈来愈多的高中毕业生源源不断地奔向这里,学校每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依旧高出一本线十几、二十几分,甚至比某些211大学的分数线还要高,不禁让人感到疑惑,到底是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执行的不够彻底?还是学校的扩招政策力度还不够大?
学校尽管也走上了扩招的道路,拥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院系,几十个横跨文、史、政、经、法等多个发展方向的专业,却把自己紧紧地禁锢在文科的范畴之内,始终不向理工科方向越雷池半步。综合实力自然无法同那些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相提并论,这也从一个方面解释了为何会落选211工程的原因。
当时各行各业都流行着一种做大做强的思维,不仅大企业在鼓励着员工们今年要鼓足干劲多做业绩,明年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后,成为百万富翁的梦想就指日可待;那些仅仅在某些领域略有建树的小企业也不甘落后,不时思忖着向上游或者下游甚至向其它行业发展,高喊着今年产值要达到几千万,明年产值要翻一番或者翻两番;就连街角的小摊小贩,都在盘算着这个月要多卖几份土豆泥或酸辣粉,下半年要在闹市区盘个店。
在这种环境下,各个高校也不甘示弱,纷纷顺应潮流开始走上了综合性发展的道路,大大小小的原来没有的专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以此壮大自己的综合实力,不少大学扩招的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倒是录取分数线越降越低,以至于让不少老师惊叹“这还是考大学么”。
过去直至今日,有一句话在高中生和高中老师的口中流传甚广: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尽管它已被我烂记于心,并且立下了要到一所理工科高校如饥似渴地汲取科学知识的远大志向,重*大的录取通知书还是寄到了我手中。
这让十八年来从不相信命理一说的我,第一次有了“冥冥之中自有天定“的念头。也许上帝在分鸡蛋时,哪个鸡蛋放到哪个篮子早就做好了记号,要放到A篮子的鸡蛋绝不会跑到B篮子去,分别要被放到不同篮子的两个鸡蛋,也无论如何不会出现在同一个篮子中。
而我就是上帝手中的其中一个鸡蛋,注定要到重庆的重*大度过未来的四年时光。
那年那月那流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