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擂台没一会就搭建好了。
打擂活动是中国武术文化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在民间颇具影响。许多史书和小说中都有关于古代打擂活动的描写,如《梦梁录》记载临安城中护国寺南的高峰露台是天下英雄相竞争交的地方,当时泰安东岳庙会的打擂活动更是远近闻名。古代打擂活动多为民间活动,多以小说或说书中精彩的故事情节流传,却少有关于打擂活动本身发展的全面描述。笔者欲对中国古代打擂活动的起源、特征、用途和发展四个方面进行全面阐述,旨在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打擂活动,并为武术相关文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打擂活动起源于生产劳动,因古人为适应生存或劳动需要而产生。原始社会中为了生存人与兽斗,人与人斗,经过漫长的岁月积累,便会产生质的飞跃,这正是古代打
擂活动的萌芽。商周时期有了两人徒手相搏活动。西周时期拘捕人犯时,为制服被捕者的反抗,必须要一定的手搏技艺,因此手搏是当时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军事需要,手搏已基本成为一门
《穀梁传·信公元年》记载“鲁公子友与莒相搏”;《左转·信公二十八年》记载:“晋侯梦与楚子搏”;《汉书·艺文志》还记载了《手搏》六篇等,史料可见一斑。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两两相搏的比试方式为后来打擂活动奠定了基础,手搏也逐渐转变为后来的打擂活动。秦灭六国后,手搏出现了两种方向趋势:一是继承原来的实用性、以踢、打、擒、拿为主的手搏;二是逐渐与战争训练目的疏离,以摔法为主,带有娱乐性、表演性的角抵。角抵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为“角力”,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手段,到了秦二世将其正式命名为角抵,成为统治阶级的一种娱乐活动。角抵虽然是摔跤的鼻祖,但角抵与手搏一样可以拳打脚踢、擒拿摔跌等,并不像相扑一样全是摔法。
《晋书·庾阐传》记载:晋武帝时有位西域健胡矫健无敌,晋人莫敢与较。于是武帝招募勇士,庾阐的父亲庾东应募前往,与健胡相较而扑杀之。虽然我们无法查证健胡与庾东是否设擂比试,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角抵活动具有极强的技击性,与后来的打擂活动非常相似。隋唐的尚武任侠之风以及武举制的创立,激发了人们习武的热情,推动了打擂活动的形成。在《角力记》中清楚地记录了古代角抵活动:“募桥市勇壮者,敛钱备酒食,日至上元,会于学社山前平原作场,于时新草如苗,候人交,多至日宴,方了一对,相决而去。或赢者社出物赏之,采马拥之而去。观者如堵,巷无居人。从正月上元,至五月方罢”.从这一记载可以看出,隋唐五代时期的角抵活动虽然没有冠其名为打擂,但也是两两相当,即有了赏物,并具一定规模。
一朝穿越:王爷请自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