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列夫·托尔斯泰的观点,战争状态是一种特殊的两国关系,这种关系不是A国的甲士兵与B国的乙士兵的个人恩怨,也不是两国国王的个人意志受到侵犯,或许是两国各自的利益集团的角逐,但一定是两个国家人民的公共意志的力量综合。
但是我们在王朝史中不能忽视君王的个人意志在国家关系中的作用。虽然我也认为如果君王的个人意志在国家行动中占上风,如果是国王或者某个将军主宰战争,那么这个国家这个君王一定是无道之君。三国演义中刘备贸然发动猇亭之战,其主要目地就是替自己死去的二弟关羽报仇,如此个人的独断专行最终把刘备颠沛流离半生辛辛苦苦得来的半壁江山弄丢了,多么令人惋惜。(但这只是个演义,不必较真)
那么法普两国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打起来了?两国的利益有什么交涉呢?
根据地图来看,为什么普鲁士不去打别人呢?前文提到,威廉一世的目标就是统一德国,把所有说德语的人和他们脚下的土地收起来,集中到同一个中央政府的领导下,一齐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很显然,奥地利与俄国太难打了,并且那里并没有人需要威廉一世的呵护。
而法国的东部的莱茵地区就不一样了,那里有很多老实勤恳的说德语的人,而且那里水草丰茂,风调雨顺,况且拿破仑三世治下的法国外强中干,岂有不夺之理?更重要的是,气势汹汹的法国仍然操控着南部德意志地区,仍然在阻碍着德意志的统一大业,岂能不击之?再者,往往一群人在共同面对外在危险的时候才会异常团结,同仇敌忾,接强攻法国之机,聚拢德意志的人心,顺便在特殊时期找借口实行自己的“特殊政策”,岂不美哉?
类似的是,很多重大的战争的导火索都比较滑稽。普法战争则源于一段俾斯麦精心修改的一份侮辱法国政府的电报,我相信没有幼稚的孩子会认为是这封电报引起了法普两国的战争而去仔细研究这份措辞滑稽的电报。1870年7月两国宣战,到10月威廉一世本人就到了法国的凡尔赛宫的办公室里喝茶,70年后,德国还是用类似的时间粉碎了法国。
这场战争要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呢?就像两百个一米八的大汉轻轻松松拿锤子砸碎了一堵泥巴墙。
统一完成了,似乎很轻松。完成之后就是加冕,加冕时间定在第二年的春节(当然只是巧合,他们不过春节。)俾斯麦穿了一件白衣服,站在威廉一世面前,站在群臣身后,站在法国的宫殿里。
在古代中国的礼制影响下,我很容易就会认为身穿独特衣服的俾斯麦有着与众人不一样的地位:所以如果我是皇帝,我一定不会允许俾斯麦在一群黑衣人中穿着一件白衣服——但这始终是外国——这个时候君臣的巧妙关系就出来了。74岁的老皇帝让56岁的成熟稳重的老臣放手去干,俾斯麦是在皇帝的任命下称雄的,他在情理和法制上都是皇帝的私人管家,并且是表现得出色的那位。他是真正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不过,为什么俾斯麦没有像中国的某些大臣一样在权利膨胀的后期威胁皇权?是他不能还是他不想?威廉一世和俾斯麦这对君臣究竟是什么关系?
千古君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