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的金銮大殿里。
这次的早朝之上,当萧景琰再次提及关于苏哲监军封赏一事之时,他的语气和神情已经很平和了。
“早在北境对抗大渝之时,苏哲监军屡屡出奇谋,功勋卓绝,这点军中将帅皆知。而后,他却不幸殒身为国。对此,朕深感痛惜。我大梁有如此功臣良将,实不可不加以封赏,否则会寒了此次北征的三军将帅的心。朕相信,这也不会是在座诸位所乐见的。否则,敌国进犯时,还有谁会愿意捐躯赴难,前线卫国。”萧景琰淡淡道:“因此,朕决定,追封苏哲为——”
当说到这里,萧景琰故意停顿了一瞬,此时他的目光正缓慢却认真地地扫视过在殿的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曾经公开提出反对意见的文臣们。
而那些文臣,听到这里,则无不都竖起了耳朵细细听来。
“朕决定,追封苏哲为‘护国将军’,以彰其德,以显其功。”萧景琰缓缓开口,又继续道。
当那些个文臣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充分的心理准备,又打算针对敕封苏哲为“护国公”一事谈古论今、大肆反对之时,没想到他们年轻的新皇却已经改变了主意。虽说这“护国将军”也带着“护国”二字,明面上表彰的含义差不多,但实质上却是相去甚远了。
众所周知,这护国将军、镇国将军不少都只是虚职,而且从公侯伯子男的等级排序来看,这追封的将军也与一等公没得相比了。
因而,听到这个新的旨意,所有人都安静了一瞬。
接着,大殿之中便是一阵“吾皇英明”的高呼声。
言豫津看到这些,面上露出了几分不屑;萧景睿看着这些,心里悄悄地松了一口气;一旁的蒙挚看着,面上似露出了几分了然的神色,心底却是一叹。
而此时,那高高在上的萧景琰亦静静地看着这些,面上挂着几分满意欣慰的笑容,只是那笑意清泠淡漠,终究是未达眼眸深处。
数日之后。后宫之中。
“母后。霓凰也在啊。”萧景琰踏入静太后所居宫中,发现霓凰郡主正好和自己的母亲坐在一处品茶闲聊着什么。
“霓凰参见皇上。”霓凰看到他,站起身恭敬致礼道。
“免礼吧。”萧景琰笑着抬手示意道。
“看你忙得很,便我让霓凰过来陪陪我了。”静太后一笑,又对萧景琰道:“不过,她近日便要返回南疆去了。”
“怎么这么快?你可是不放心你弟弟穆青?”萧景琰闻言有些意外,愣了一下,而后看向她半是玩笑,又挽留道:“说起来,你也是难得来京中一趟,怎么不多留些时日,也好让朕好好尽尽这地主之谊。”
“皇上您说笑了。”霓凰闻言后莞尔一笑,复又正了神色,应道:“多谢皇上的一番好意。只是,这次,本就是因为他的事情匆忙而至金陵。既然金陵这边的诸事都已了了,我也该回去了。还请皇上恩准霓凰返乡。”
她没有提到那个人的名字,但此间坐着的几个人都知道她指的是谁。
萧景琰闻言,神色有些黯然,一旁的静太后亦是轻轻叹了一口气。
“罢了。你回去吧,朕准了。”默了半晌,萧景琰先开口道。
“多谢皇上。”霓凰道。
萧景琰又问道:“归期定在何时?”
“就在三日之后。”霓凰应道。
“这么急……”闻言,萧景琰下意识便道。
“早些离开也好。”静太后看了眼儿子,接口道:“南疆距此路途遥遥,趁着这段气候尚好踏上返程,早点回去早点安心。”
“霓凰多谢太后体恤。”霓凰感激地看向静太后道。
待霓凰先行离开后,静太后留下了萧景琰。
“我知道你不想她走。”静太后道:“你的心思我明白。她于你而言,不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臣子,不止是一个安邦定国之将,甚至,不止是一个过去的朋友。在你心里,她是除了你之外,离小殊最近的一个人。”
“母后,我……”被自己母亲一语戳中了心思的萧景琰一时无言以对了。
“可是景琰啊,你有否想过,若是留下,留在这皇城之内,对她对你都未必是最好的。”静太后叹气,又道;“如我刚才所言,于你,她是离小殊最近的。而于她,你难道就不是离小殊最近的了吗?你想透过她去追忆故人。那么她呢?她会不会因为看到你,看到这京城里熟悉的一切,而无法摆脱对故人的思念呢。你们可以缅怀故去的兄弟、朋友、爱人,但不该只是耽于此啊。你们的人生不止于此。”
“母后,您说得是,是儿子短视了。”听了静太后的几句话,萧景琰怔了怔,而后点头道:“希望霓凰她能够走出来。”
三日之后,霓凰启程返回南疆,萧景琰没有去送。
霓凰勒马回首之际,高楼之上,眼帘之中一袭明黄。
再扬长鞭,终绝尘而去,徒留城内一声未尽的叹息。
琅琊榜之风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