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中一年级开始,我的日记本便总是在不同的同学手里传看,因为文笔好,早就被贴上了“文艺”的标签,以至于在日记里的表达从来都是极其隐晦。到后来,我也没再写过隐秘的少女心事,时常结合环境描写和现实反映,直接变成公认的“鸡血文学”,因为写一些励志的内容而更被老师青睐,要求大家传看,在初三的奋斗时光里彼此鼓励,挥洒青春。
不过说实话,那时候的自己其实是极具个性的,是一个实实在在外柔内刚的女孩。
我讲话大部分时候都是轻声细语,不嗲不造作,声音小却清晰到掷地有声,说是字如其人吧,在我身上更应当讲是文如其人。文字带给我的力量是极其重大的,情绪当中的一丝敏感和学习生活中的处处细节我都能记录在文字里,每一个欣赏我的人首先把目光所置都是我的文笔上。
初三和兰一飞坐前后桌时的一阵风潮,仍记忆犹新。
“交换日记本吗?”兰一飞在后桌戳戳我。
“你应该说想要学习学习我的写作方法,虚心一点哈!”我和他开玩笑。
“说得没错!我真的想学习一下!”
“哈哈哈哈哈逗你的,我可不敢当,我也想看看你的大作。”
“什么大作啊,都是些无聊的思考罢了。”
自从和兰一飞认识之后,我时常被一个十几岁少年脑海里的天马行空和广阔无垠。他的地理成绩非常优秀,同时爱好天文,乐于研究非通俗意义上的星座,与他交流几句,会有种漫游宇宙的通透感,和无边际的自由感。
拿到他的日记本,我翻阅起来。
彼时《舌尖上的中国》热播,他的许多文字里充斥着美食文化中特有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再细看,后面又有秋季某天人马座所在,他随手描绘的奇异形状。某天窗外阳光刺眼,泼洒在作业本上的动人瞬间,他也一一记录其间。
着实,他是个浪漫之人。
我读着,仿佛在读一本汇聚天文地理哲学文学于一体的名著读本,一时兴起随手翻了一页,写下一些留言给他:
“兰一飞同学,见字如面。
有幸读到你的生活,趣味甚至大于与你一起经历的冒险。十分心动你笔下无垠的山川河流,深邃的星辰大海。在浮躁的世间慢下来的每一秒,都希望与你同频,徜徉精神世界,净化思想心灵。”
“兰一飞,我读完你的日记了,写得好棒啊!你的日记真的应该被传阅!”
“哈哈哈哈遇到知音了!我在你的日记本上自作主张写了写东西,你可以看看。”
“真的吗?我也给你留言了!”
认识这么久,第一次与兰一飞碰撞出火花。我从没想过能和他成为灵魂交流的朋友。这时再回想起曾经一起疯闹的时刻,只觉相见恨晚。
有些人,在生命中扮演灵魂伴侣角色的人,他会如闪电一般在某个闷热的午后,伴随着雷声隆隆作响,十分惊喜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带着畅快淋漓的瓢泼大雨,由内而外里浸润我们的心。
“用了两节课时间阅读你的每一篇日记,以前我自以为自己作文水平很高,现在觉得,你挥洒的笔墨宛如雨后的双弯彩虹令人心旷神怡,才是罕见的美妙,像你的笑容,清新爽朗。
对于这样优秀的朋友。我无法忍心超越,但是我意已决,也期待与你顶峰相见。”
我翻开日记本,只见兰一飞留下这段话。
我眯眼笑着读完,看到最后一句直接破功,转身对他说:“抒情就抒情嘛,又拐到学习上干嘛!”
“看你写了那么多励志的东西,配合你的。”
“我也意已决!哼!”
“哈哈哈哈留言为证!”
再后来,日记本被收上去检查之后,我们俩就被张老师点名了:“这次收上来大家的日记本,我发现了一个现象,有同学通过日记本互相留言。”
我心头一颤,说得不就是我和兰一飞吗?难道要批评我们?
“肖遥和兰一飞。”张老师叫到我们,我当即又有种奇妙的感觉,瞪大双眼等待张老师“宣判。”“你们俩互相留言的方式很好,也在班里推广开来嘛。大家可以看看他们俩的留言,非常真挚友好,也互相鼓励。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互相了解嘛,再过几个月大家都要毕业了,用日记本留言的方式也给自己的青春留下一点痕迹。很不错!”
竟然是表扬?我扭头看看座位后的兰一飞,眨巴了一下眼睛,努努嘴。
“肖遥。”同桌碰碰我的胳膊。“我看看,你们留什么言,咱俩也互相写。”
“哈哈哈哈好。”
随后很长一段时间,几乎全班同学的日记本都处于互相流动之中。日记本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同学录”的功能。
班级人数八十出头,到后来临近毕业时已经满满当当留下七十多位同学的痕迹。
很可惜,章远始终没有参与到我的“日记本风潮”中,我的本上也没有他一丝一毫的身影。
马口铁盒里的秘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