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必然会给你开启一叶窗。
原本,我的人生计划就是在那个遥远的地方扎根。
既然,那个地方已经成为了伤心之地,我又何苦留恋?
好在,与小芳分手后,省城某高校的录取通知送来了。
玩得来的同事也劝我,既然在这里不开心,走吧。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我当时的选择并没有错。
开学第一课,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同学们,恭喜你们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这位老师是一位中年女老师,皮肤白皙,学识渊博,着一袭中国传统的旗袍,显得十分优雅。
她有极富吸引力的声音向我们传送着她的理念,她说:当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他的激情也就消退了,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认识新的朋友,也许,我们还能寻找到新的机会。
她圆圆的脸,樱桃小嘴,乌黑的齐肩头发,略略带点卷。本身很漂亮的一位女士,再加上渊博的学识,简直把我们给迷住了,期待着每天都上她的课。
在校园里,也会时常外请一些社会贤达前来讲座。其中一个青年才俊富有激情地说:同学们,当一个人走出大学校园,也就意味着他所学的知识已经过时了,惟一对他有用的是什么?是他学习的经历和学习的方法,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他才真正掌握了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竞争力。
多年后,我再次踏入社会,发自内心的感慨:我不后悔,我曾经来这里学习过。这里人每一个人,每根草,每一棵树,我都历历在目。
每当夜深人静,脑海里会像放电影一样,再次浮现校园里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孤独的夜晚,每一次林荫道下的沉思与仰望,每一位向我伸出友谊之手、递出关爱之情的长辈的同学,每一天泡在图书馆的时光,每一次放学时的漫漫回家路。
每一次回到家里感受到的巨大差距,每一次阅读经典时的灵魂冲击。。。。。。
作为从草根而来的我,除了三点一线、拼命学习,我别无选择。作为我们的任课老师,似乎也特别喜欢我这一类的学生。因为我们上课认真,老师觉得自己的知识传授没有浪费。本来嘛,高校教授一级,他们都如孔子般有教无类。
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我们都是从单位重新到高校学习,属于是来充电,很多人回去后重新走上了更高的岗位。同学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那句话: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工作几年,尝试了社会的世俗,人性的复杂,有点小失望。重新回到久违的学校,倍感空气的清新,学习氛围之浓厚,老师功力之高深、学问之渊博,顿时精神振奋。感觉到站在不同阶层的人,其实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还在于见识之不同,境界有高低,胸怀有宽窄。也许城市里的人,更心胸更宽广,处理问题更灵活,对待同学也更慷慨大方。
班里有一位同学,父亲是省府高官,自己也经营着一个公司。选择来学校,一是学习知识,二是来结交更多的朋友。虽然我们来自农村,他很有亲和力,言谈举止中从未表现出对我们的轻视,因长得沧桑,班里的女生都叫他大叔。
大叔家里有钱,自己开着豪车来上课,逮着机会就请班里的同学下馆子,从来就没要同学埋过单。长期如此,乐此不疲。吃完饭,他还笑呵呵地与我们开玩笑说是照顾不周;上课时,有听不懂的地方,大叔总会谦虚地向我们请教。
当时,我们觉得大叔有点傻气。后来,我们我们明白了一道理,别人尊重你并不是因为你有多优秀,而是因为别人比你更优秀。岁月可以冲淡一切,但同学的感情、纯洁的友谊却越发的甘醇,这种友谊、地久天长。
时间久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也熟悉了。校园里的教授以及前来学习的能人,都会寻找自己的小老乡。知道我们这些当学生的很穷,他们总是想方设法为我们解决困难,鼓励我们好好学习、茁壮成长。
每当夜深人静,图书馆快要关门了,我们才爱不释手地放了手中的学习资料,十分不情愿地离开图书馆回宿舍。
校园的环境十分清悠,宿舍还保留着苏联时期的风格,据说是为了纪念那段岁月,校方有意保留了下来。
每每下课,借着熄灯前的短暂时光,我都会习惯性地在学生宿舍前的大石块上呆坐片刻,享受大城市大校园习习的晚风,享受思想受到启迪之后的激动,享受与同学们交流交谈后的豁然开朗。无事三省吾身,乃人生一大快事。
此次出来学习深造,既学到了知识,更走上了新路。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谁说不是呢?
分手后,我奋起直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