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渊源
雁荡毛峰古称“雁茗”,相传在晋代由高僧诺讵那传来[1],乐清市种植“雁荡毛峰”的历史悠久,已有1600多年茶史,有着500多年的宫廷贡茶历史[2]。据朱谏的《雁荡山志》记载:“浙东多茶品,而雁山者称最,每春清明日采摘芽茶以贡,一旗一枪,曰明茶,谷雨采者曰雨茶,此上品也。
北宋时期,科学家沈括几次考察雁荡,雁茗茶名传四方。
明代,雁茗茶被列为贡品,并被列为“雁山五珍”之一,名居“雁茗、香鱼、观音竹、金星草、山乐官鸟”之首[1]。
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年),雁茗名声更盛。据《瓯江逸志》载:“瓯地茶,雁山为第一,怯腥腻,除烦恼、却昏散,清积食。”[1]
1964年,雁荡茶叶始被定名为“雁荡毛峰”。
生产情况
雁山茶在明代永乐二年(1404),被列为贡茶的时候,每年只有5公斤。据《乐清农业志》记载:“雁荡山茶的生产真正开始发展起来,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茶叶干部和茶农的相互努力,制作出了被省专家品评认为‘加工工艺独特,外形肥壮翠绿,白毫显露,内质香气浓高,味鲜爽’的雁荡山茶。
2017年,雁荡毛峰生产规模1307公顷,年产量176吨。保护区茶园面积6666公顷,产量1000吨。
地域保护范围
雁荡毛峰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温州市乐清市所辖雁荡镇、大荆镇、芙蓉镇、仙溪镇、湖雾镇、北白象镇、淡溪镇、清江镇、虹桥镇、龙西乡、智仁乡、岭底乡、白石街道、乐成街道、城东街道、石帆街道共计16个乡镇(街道)604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20°46′48″-121°15′12″,北纬27°57′09″-28°32′29″。
质量技术要求
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
雁荡毛峰种植基地应选择生态环境优良,远离污染源,土质为有机质含量丰富,周围植被保护较好,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2、品种要求
选择适合本地环境条件、适制雁荡毛峰的本地群体种、龙井43、迎霜、智仁早、浙农系列等优良茶树品种。苗木质量符合GB 11767-2003 茶树种苗的规定。
3、生产过程管理
为保证雁荡毛峰的特殊品质特色,重点抓好以下关键环节:
3.1基地建设
雁荡毛峰种植模式独特。充分利用雁荡山风景、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区块种植,其种植特点是“茶在景中,景中有茶;茶在林中,林中有茶;石与茶生,茶与石长”。
3.2茶园肥培管理
1至3年生幼龄茶园,在行间合理间作绿肥;熟龄茶园冬季重施有机肥,有机肥主要以经过腐熟的土杂肥、饼肥、栏肥、蚕砂等为主,施肥和中耕松土相结合。结合春茶采后修剪,中耕松土时深施肥料,绿肥、柴草、修剪茶枝等覆盖茶园土壤。
中华茶文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