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东门外。
垂虹断桥本名利往桥,俗称长桥,素以“江南第一桥”闻名遐迩。
其始建于宋庆历八年(1048年),为石墩木桥结构,元泰定二年(1325年)改建为连拱石桥,共72孔,桥中建亭,取名“垂虹”。[1]
垂虹桥历经宋、元、明、清,至1967年塌废,前后存在了920年。其桥身之长,孔数之多,修葺之频繁,在中外建桥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1
历史沿革
宋庆历八年(1048年),吴江知县李问和县尉王庭坚募钱百万兴建长桥,砖木混合结构。桥成以后,舟楫免于风波之险,徒担者晨往暮归,皆为坦道,因而得名“利往桥”,俗称“长桥”。为石墩木桥结构;[2]
由于木桥易腐,加之常遇兵燹,长桥屡遭毁坏,因此垂虹桥自建成后,几乎每年都要维修,桥孔也时增时减,元朝大德八年(1304年)竟多达99孔。[2]
泰定二年(1325年),吴江州判官张显祖以石易木,改建为连拱石桥[1],下开72孔;
至正十二年(1352年),吴江监州那海又重修垂虹桥,并亲书隶体“垂虹”两大字悬匾于亭。
此后世皆称垂虹桥而不称利往桥。
明清以后,垂虹桥桥孔逐渐被泥沙所堵塞,流水不畅,长桥南北逐渐淤涨成田。
民国四年(1915年)夏,官民又积资重修此桥,此时桥孔之数仅存44孔了,不过它一头连接东门城墙,一头直通郊野,仍然颇为壮观。
解放后垂虹桥尚可见37孔。
1957年8月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时,见有47孔。[3]
1957年,曾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未作认真保护。
1967年5月2日,垂虹桥先是倒塌一孔,又过一夜,基余桥孔都接连倒塌,久负盛名的垂虹桥存在了920年后,几乎荡然无存,不复当年的盛景。[2]
1995年7月,政府决定兴建垂虹遗址公园,对西端现存的8孔半桥孔进行保护。
2003年启动垂虹景区建设工程,依傍垂虹桥遗址而建并以此命名。经考古发掘和修缮,垂虹桥现存东西两端近20孔,其中东端10孔,西端7孔、另有数孔埋在地下。[3]
2006年6月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3]
2019年10月,垂虹断桥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4]
2
主要景点
垂虹桥临波涛万顷的太湖,波光桥影,远山近芦,苍茫如画,被誉为三吴绝景。改为连拱石桥后,“环如半月,长若垂虹”,“三起三伏,蜿蜒似龙”,其壮丽秀美,更是独步江南。[2]
垂虹桥畔还有三高祠,里面祀奉着范蠡、张翰、陆龟蒙三位吴地历史的著名高士。
3
旅游文化
垂虹桥之于吴江的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唯一贯穿于整个吴江千年历史的标志性人文景观。[2]
北宋大书法家、诗人米芾誉为:“垂虹秋色满东南”。北宋又一名相王安石则以“颇夸九州物,壮丽此无敌”来赞美垂虹桥,南宋著名文学家姜夔途经垂虹桥时,寄景抒情写下“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的佳句,感怀江南的无边秀色与万般万情。苏轼、杨万里等宋代名家都以登临垂虹桥、面对万顷太湖、远眺洞庭诸山,品尝鲈脍为乐事。[2]明代沈周和文嘉所绘之垂虹亭图更是精湛地描绘了垂虹桥的壮丽景色
。
赏景色品味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