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共三部六曲,约120万字〈1.1.8美女敬仙〉
*战*争*下*的*和*平*
鲁岱著
〔1.1.8美女敬仙〕
词《南歌子•窗外》:
情絮牵天远,窗寒不是春。长游寄冷梦难真。隔海撑旗,痴想讨他银。
海外凉名客,江都盼伟人。时空骤转妙从今。国际邦交,强大者为天!
在美利坚合众国之佛罗里达州的丹佛市街头,一个身着浅灰色长装的45岁男子,正在一家路边小吃店内用早餐。忽地,从东街方向上沿边走过来一个卖报纸的少年。他的颈项上挂着一个吊袋,袋子内塞满了报纸,手上还拿了一份,在街边摇臂叫卖:“卖报哦,卖报。丹佛晨报。好消息,早消息,世界各地都有妙闻。快买,快买。每人一份。”
这个吃早餐的男子就是孙中山。他还没有吃完,岂知,那个报童就用报纸在他的小桌子旁边敲打开了:“先生,您也买一份吧,就您一个人没买了。好消息,早消息,包您满意。”本来,孙中山不愿意买的。理由很简单,天天早晨如此,都是催促人买报纸,多了就有一点儿烦;再者,卖报纸的人又不只他一个,张三的也买,李四的也买,哪儿来这多的钱?孙中山的手头本来就不很宽裕。还好,今儿早上,这还是头一份报纸。于是,在报童的连续敲打下,孙中山夹着一丝儿无奈,掏出刚才买早点时剩下的一美分,从报童的手上换得了一份。报童望着他微微一笑,还丢下一句话:“先生,谢谢了!您慢慢吃。”
孙中山并没有立即张开报纸阅读。因为,碗里还剩点儿稀饭没有吃完。一会子后,孙中山抽出一张餐巾纸,擦过嘴,扔在旁边的废弃篓内,像往常一样,顺手拿过报纸,起身离开。时间对于他来说,是舍不得浪费的。他一边沿着街道边缘慢慢地行走,一边将手上的报纸随便翻阅。按惯例,若没什么大事要闻一类的字眼留住目光,报纸就被扔到路边的垃圾桶里。这次也不例外。他看了看大标题,也无有一个新鲜抢眼的,都是老套子文章或翻折个模样。于是,他就准备扬手弃物了。可偏在这时,有一个妙龄姑娘从后面走来。她不生不熟地跟孙中山打招呼:“先生,您好!您这报纸上有什么好的消息吗?”孙中山并没有留意问话,只是信口答道:“没有。”转即,大概出于一种礼节,他又改口快词:“呵!不,不不。有,有,有。”
见孙中山如此答话,那位姑娘也不知怎的,促然止步,几脚儿的上前,踮起来去观看孙中山手上的报纸。可是,还没有等候到那女孩子看清板面,孙中山就大声叫嚷了起来:“有好看的。大事,大事!”孙中山情不自禁了:“大清国革命党占领武昌!”“先生,那您就是大清国的人了。”那位姑娘轻轻的一句,就不再去看报纸了,而是回过头来看孙中山。她上下打量,觉得这个人好眼熟,还感觉好像就是自己所想象的那个人,但又不敢贸然相认。孙中山并没有听到那姑娘的说话,他只一个心眼儿的去细读所看到的文章,还折身一个小小的角度,大概这样更为专注。然而,这位姑娘却在审视孙中山:全神贯注,仿佛文字接通了人体命脉;形象仙然,恰如一樽立地矗天的佛像,让时空变得像日月一样的轮回;站在路边,车水马龙失了主位;朝阳映照,闪灼着又一茬人间里的光辉。
那姑娘越看越觉得孙中山越像那一个人。她在深深地回忆,努力寻找沾连在神经末梢上的蛛丝马迹。蓦地,一个思想快门拉下,心板子底下凸现出了一幅景图:“三年前,我和老爸一道出国去夏威夷,路过檀香山茂宜岛的一个伐木场,见到有一群青年人正在有说有笑地谈论着一个叫什么‘兴中会’的故事,我们歇了会子脚,当时就是听到这位孙先生在滔滔不绝地演讲。”那些词儿还仿佛记忆犹新——
那年11月14日,在我们这檀香山火奴鲁鲁卑涉银行华人经理何宽的家中,召开了“兴中会”成立大会,参加的议员有20多人。当时,我们高高地举起右手,庄严宣誓:“联盟人某省某县人某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那洪亮的声音,饱含着对祖国的一片热爱之情,饱含着对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者的满腔愤怒,且长时间地回荡在会场上,萦绕在与会人的耳畔。接着,入会人员开始讨论兴中会宣言和组织章程,并推举负责人。在《兴中会章程》中,鲜明地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还特别地强调设立兴中会的目的是“专为振兴中华”,这在我们祖国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位姑娘想到这里,又抬头去看孙中山,见他还在津津乐道地将报纸上的那条特别消息读了又读而品味入神,就又走上前恭恭敬敬地送话:“您好!孙先生。”“姑娘,你怎么知道我的姓氏?”姑娘微微一笑说:“用您们清国的话说,您这是贵人多忘事啊!”“这话怎么讲?”“三年前,您在檀香山伐木场给一群年轻人演讲时,有一位过路的姑娘进来讨茶喝,您端来了两杯清国龙井茶。从那时候起,我就知道您叫做孙逸仙了。”“好记性,好记性。”孙中山一边收藏着报纸,一边跟姑娘说话:“不过,当时我还没有问及你的名字,只知道你们是英国人。你现在能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吗?”“当然可以。”此时,姑娘微微一笑,脸蛋上露出两个美丽的小酒窝,两片柳叶眉在水灵灵的眼珠子上面悄然波动,一副娇小玲珑的口齿,在嫩葱似的鼻子底下妙美的一开合:“柯林多菲”。
原来,孙中山有好几个名字。幼名帝象;家族谱上叫德明;学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后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取化名中山樵。有人说,“孙中山”的名字由此而来。不过,据笔者自个儿考证,后来,孙中山先生沿用这一名字至久,是源于他伟大的志向。中,是指他曾经主持成立的“中兴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为振兴中华的政治组织。山,一指成立中兴会的地址即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二指其家乡广东省香山县。中山之合义,尚有其政治主张之意,即兼学西方资产阶级的模式。这一点在他后来的革命生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故孙中山的名字有“采用中西方的思路来改造中华”之美。
笔锋回转到书中的故事。
听了那个前来美国办事的英国姑娘柯林多菲动情的答话,孙中山顺口一句:“柯林多菲?好听的名字!”溜出一语之后,孙中山准备拔腿回客栈。心想:“前些天,黄兴发给我的电报,还没有来得及看。密码本还在行李箱中,我应该尽快地回去将电文翻译出来。那里肯定有很多好消息,或许跟武昌起义有关,或者有更好的消息。”孙中山露出一脸子高兴。
恰在这时,柯林多菲一眼瞧见了孙中山那副兴高采烈的样子,她忙的一脚迈过去,拽着了孙中山的衣袖认真的说:“孙逸仙先生,不要这么快就走了,我还有话要说。”孙中山促然一想:“这女孩子也够热情的,权且让她把话说完之后再走也不迟。”于是,带了些笑意温和地送话:“多菲姑娘,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来,这边坐。”正好,路边是一个小卖部,门口放了两把小椅子,孙中山坐定了一把,柯林多菲沿着孙中山另一只手的方向坐下以后,就用一种严肃认真的眼神看着孙中山,用一口流利的华语遣词造句了:“孙逸仙先生,是这么回事。我觉得您们清国的人都是天上的仙人……”“仙人?”孙中山兴致不羁地打断了柯林多菲的说辞,笑着插话:“怎么个仙法?不会是说笑话吧。”“我这是真心的,逸仙先生。”柯林多菲似乎等待不及了,真想一吐为快。于是,甭管孙中山的反应如何,她就滔滔不绝地流放出已埋藏在心灵深处多年的真挚情感了:“您们清国人,尤其是清国青年人,都是仙人,都是革命仙人!您们这些革命仙人,不图己利,不谋私情,不记个人恩怨。您们的心里装着的是祖国,装着的是人民,装着的是人类崇高的事业!我知道,您们中华曾经有辉煌的历史,有三皇五帝,有春秋战国,有万里长城,有汉武帝,有唐太宗,有成吉思汗,有朱元璋,有康乾盛世。虽然,在您们的近代史中,有鸦片战争的失败,有八国联军的耻辱,有东亚病夫的今日,但是,太平天国为您们这一代年轻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看看您们,看看您,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头百姓,一个没有半点儿官职的文弱书生,一个过着浪荡生活的海外游子,能够为国分忧,能够谋求人民的福祉,能够将自己改造国家的鸿鹄大志付诸予现实!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大革命精神,这是一种大民族精神,这是一种大神大仙的大国精神!孙先生,您教我如何不敬仰您们这一代人!您教我如何不敬仰您这一位大大的仙人——孙逸仙!”
后半截内容,孙中山没有听进去。他的思想已经走神了——封存的神经元忽地被回忆的冲动所接通:“是啊!在我翠亨村的老榕树下,那个老太平军人冯爽观经常给自己和村中的孩子们讲述太平军的故事。天王洪秀全也是我们广东人,他的家乡花县还是我香山县的邻居哩。洪秀全没有灭掉清朝,必有后来者!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替天王圆却这个宏伟的夙愿——专制统治,汝在华夏漫生了两千多年,已是满目疮痍,血迹斑斑,也该是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共和国,即将会放射出东方的第一缕曙光!我们是人民的新一代!”有词《沁园春•老榕树下》记下了孙中山的这一段复兴中华的心头大志:
几块石头,七八个仔,围坐一圈。听老人细说,亲身经历;太平兵马,起义金田。天王秀全,举旗号今,横扫清宫盖地渊。威八面,撼千年统治,封建存难。
回声故事耳边,看揭杆新人继业先。举洋务运动,中法甲午;戊戌变法,大义和团。忠勇抗俄,还击英日,一路英豪保国天。更今日,有中华一统,举国和圆。
见孙中山还没有很大的反应,柯林多菲又急口重复地叫了一声:“孙逸仙先生。”“呵,呵。多菲姑娘。”孙中山这才匆忙回话:“你说得很对。呵,不。我不是什么大神大仙,我是一个普通的华人。但是,有一点你说得很对,即我们每一个平头百姓,都能够为国分忧,都具有一种大革命精神。你是中国人民,呵,不,中华民国人民的朋友,也是我孙逸仙的朋友。我代表中华民国新一代青年感谢你!”“感谢就不必了。我还要给您提醒一件事。”“什么事?”“筹资与政治声援!”
此言一出,柯林多菲的形象在孙中山的眼里顿时高大了起来。虽然,这时有零零散散的顾客往来,但并没有影响他们两个人的谈话。恰是这种境况,让孙中山对柯林多菲更为刮目相看了:“此人不错,堪称我革命同志的朋友!”但是,孙中山对这位女孩子能提出如此政见性问题,还持有怀疑态度。于是,他委婉地微笑着说:“关于这个,我们以后再说吧,今天得要早点儿回去。”“那好吧,请将您居住的地址告诉我。我明天就来找你。”“行。我住在天河路5号门夫捷丹客栈9楼11号房间。”“明天上午8时,我准点到达。”“一言为定。”“一言为定。”
在客栈的9楼11号房间,有两个不寻常的客人在热情地交谈。一大阵子之后,又听女的说:“我这一美元,作为我对您的事业的支持与信任,您一定要收下。”“姑娘,我本不能要您的钱的,我退了三次你都不要,你这种大民族精神,我代表将要成立的中华民国新政府感谢你!”这是一个男子在说话。“孙先生。”女的又说:“切莫说这种外人的话,我这只是作为您募捐工作的一个开头。相信,有了这美好的开头,您们的事业一定能够取得伟大成功的!”“昨天晚上,我拟定了一个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两大项内容。一是为新政府募捐,二是为新的国家即中华民国争取国际政治援助。”“好!我尽可能协助您们的工作。不过,我暂且回国。因为急事。”“行。后会有期。”
原来,柯林多菲准时赴约。她与孙中山谈得很投合,这使得孙中山在这流亡国外的艰难岁月中又多出了一个知心朋友。
多名朋友多条路,世宇宽盈好出游。
操戟横枪天下事,人歌载道看风流。
这事得从1895年说起。当时,孙中山主政策划广州起义,但胎死腹中而未能举行。后来就被清朝政府追捕而逃亡国外,至1911年未归。但是,他的行为与思想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因此,16年来,他从未间断过指挥国内的抗清和反封建运动。正因为如此,这次在得到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之后,他决定,在应邀回国主政之前,先行在国外募捐与纳援。于是,一项回国前的“街圆四政”计划,就此拉开了帷幕……
战争下的和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