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缺乏玩耍的紧张感,我突然想起自己七岁之前特别爱玩,很活泼,充满创造力和探险精神,七岁之后我没有那么爱玩了,父母也忙着挣钱,而我的生活被周围的批评和鄙视给填满,就像是一块块看不见的石头重重的压在我的脊梁上,只因为我的学习成绩在班上排倒数,我就好像失去了玩的资格,我的小伙伴也觉得我很木讷,总是一本正经的样子,一点玩笑也开不了,他们也想方设法地引起我玩的兴趣,但是我已经忘记怎么去玩,在看到同学们可以肆无忌惮的玩耍打闹时,我常常冷静得像一个看客,仿佛隔离了自己的情感。之后初高中日子里繁重的学习更打消了我想要尝试去玩的念头,无论考试的,结果怎么样,我的心里总会有种莫名的紧张感,身体经常感到疼痛。现在我明白了,我的生命状态为什么会这样,是我内在缺乏玩耍的孩子一直陪伴着我,所以我也支持家长和孩子都要拥有游戏的精神,哪怕是简简单单的一张白纸,都可以玩出很多的精彩,玩耍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心灵交流的媒介,玩耍之后收获的技能、成就感、幸福感才是游戏的目的,世界上最会经商的犹太人,恰恰是反对死读书,而是提倡以游戏的方式学习,他们从小就培养孩子具有游戏精神,因此,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对学习感兴趣,并且把它当做一种游戏,越玩越灵活。时间不可能倒流,但是我可以在不断学习中,慢慢的去疗愈自己内在小孩的创伤。
学习了缺乏道歉的委屈感,我突然觉察到自己和父母的内心都有一个委屈的孩子,我们的童年记忆里常常扮演着吞咽委屈苦涩的形象,以至于伴随到长大成年,一回忆起往事心中都有股淡淡的悲伤和失落,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我的妹妹、哥哥、姑妈,以及周围的人,都有类似的经历,所以常常在自己做错了事情的时候十分嘴硬,不论是面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家人,都有一种要争个输赢的执拗,我们都知道家是一个谈感情的地方,但我们常常为了自己的面子在不经意间就伤害了最亲的人。我们一家人的性格特点就是很倔强,不肯轻易服软,由此可见,大家内心都藏有一个委屈的孩子。我发现这种委屈感带给人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性格和行为模式上,还体现在身体上,我和我妈妈经常感受到周身莫名的酸疼,我爸爸则是经常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哪怕是没有遇到高兴的事都会叹气。也许是因为童年受过伤,我在潜意识里就会认为犯错是件很丢脸的事情,努力的不去犯错,看到别人犯错不承认的时候会莫名其妙的愤怒,但其实这也是自己内心的折射,就算知道自己错了也不会开口,而是用书信这样委婉的方式告诉对方。可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那时父母能以身作则的教给我们:对错误宽容一点,坦率地承认,在错误中汲取奋进的力量,我也许会比现在更加勇敢。我记得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个外国家长写的,真的令我很动容,她的小孩很好动,经常想去打开阳台的玻璃,她就三番五次的阻止他并且骗他说打开玻璃会被坏人抓走,时间长了,那个小孩很委屈,再也不敢去尝试,但是后来那位家长通过学习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对待孩子应该相信他,并且保持诚实,她主动向自己的孩子承认错误,并且说道:“我们总想为孩子排除一切危险,让他们走我们认为平稳的路,确实他们失去了试错的勇气和改正错误的能力。”所以我们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去教会他们承认错误并不可耻,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去疗愈自己。
追思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