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坛,有这么一对极品好友,是个唱和三十余年,往来诗篇千首,志同道合,惺惺相惜,让我们来看看吧
公元772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白居易降临到了这世上,谁也不知道,这将会给唐代诗坛带来一个写诗会走火入魔的“诗魔”
公元774年 白居易祖父祖母逝世
为躲避徐州战乱,举家前往宿州安居,白居易得以在宿州度过童年时光
依旧是风和日丽的一天,小白居易在书桌旁一如既往的认真,可以看见他的书桌上摆满了厚厚的书籍,过了一会,小白居易盖上一本书后慢慢起身,屁颠屁颠地跑到白父白母跟前,充满稚气地说
白居易:阿耶,可否再让我进您的书房取几本书看看,这些我都看完了
白父先是一愣,而后笑着说
白父:好啊,咱家乐天有这样的精气神,好啊
白母却显得有点担心,随后缓缓开口道
白母:大郎,休息休息,别累着了,来,阿娘给你倒杯水。
(注:唐代母亲一般喊儿子郎之前要加个排行,具体白母如何称呼白居易,暂时不确定。)
回到白父白母房间…
白母:老公,你说,咱家大郎还这么小,让他读这么多书会不会累着他?
(注:在我国民间夫妻经常互称“老公”“老婆”,相传此称呼最早出现在唐代,具体白母白父之间如何称呼,大家可以翻翻史料,作者只是按照大多数称呼判定)
白父:这你担心什么,身在官宦之家,当有志向,有才华,有能力,你就别操心,乐天这样刻苦,我们开心还来不及呢,哈哈哈哈哈哈。
相传在白居易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写诗,就能读懂屏风上的诗句,八九岁就已经对声韵烂熟于心,十几岁时受到了严格的儒家启蒙教育,以上这些都可以在《赋得古草原送别》体现
十六岁的白居易来到长安城,照以往的习俗,应当把自己写的诗集献给诗人顾况点评
顾况为人清傲,一般的诗是入不了他的眼的,当身材还没长开的白居易把诗集递给顾况时瞥了一眼他的名字,他不禁嗤笑道
顾况:帝都柴米贵,你想白居?哈哈哈哈哈哈,这恐怕很不易啊
随即顾况的嘴毒模式开始,一边调侃,一边随意翻开白居易的诗集浏览,一首一首读下去,他那高傲的神色不见了,嘴也停下来了,完全沉浸在白居易的诗集当中,等到他读到《赋得古草原送别》时,不由得拍案而起,随后变激动地道
顾况:呀,能写得出这么好的诗,白住也没问题啊
在顾况的大力推荐下,当年的白居易可谓是名动长安,但毕竟名气不能当饭吃,年幼的白居易在经历过长安的世间冷暖后,还是结束的游历,回到自己的老家扎扎实实准备科举。
可当时各个节度使据地为王,时常有叛乱发生,不仅是百姓,就连白居易这种下级官僚家庭,也会面领经济的窘迫,白居易回来没多久,他的父亲就暴病而亡。
无奈之下,原本和和美美的一家人,只能分散到各处,托亲友家中。求生…
白母:大郎,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我和你小弟你就放心好了,安心地去做你想做的事,你的阿耶不在了,如今阿娘也不能陪在你身边了…
就这么说着,白母扁愈发哽咽,两兄弟都忍住泪水,白行简用手搭在母亲肩上
白行简:阿娘,大哥不是小孩子了,他一定会照顾好自己,阿娘,您别伤心了,这不有我呢吗?我会好好照顾您,让大哥放心的。
白居易看到自己的弟弟如此,便也就放心蛮多了。
白居易:知退,好好照顾阿娘,我先赶路了。
(注:知退为白行简的字)
这段离别让多年后的白居易回忆道:“…离乱失故乡,骨肉多散分…”
公元800年,白居易以出色的成绩拿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职,还回家探了亲。
公元802年,试书判拔科及第,同时与元稹结交,两人一见如故,至此,两人生死不渝的感情帷幕就此拉开。
作者本人:大家喜欢可以点点收藏,由于是历史向的,也希望大家喜欢历史,看看君子之交,毕竟读史使人明智,但是我的一部分大家不要当正史看哦~元白cp赛高!!!大家的花花和收藏是我的动力,可以根据花花和收藏打赏加更,如果大家有什么建议欢迎随时提出,这种题材的很少,也希望大家多多看到。谢谢大家,阅读愉快~
梦微之(元白cp)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