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的建立:
(1)、都城:建康(令江苏南京);(2)时间:317年;(3)建立者:司马睿
2.东晋政权的特点:门阀政治(士族与皇权共治),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是琅琊王氏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王敦等等。
3.东晋时期的北伐:
(1)祖逖:中流击楫、闻鸡起舞;
(2)北代的结果:北代失败,局部统一,偏安南方。
4.东晋的灭亡:420年
5.东晋的发展与衰亡:
(1)发展:统治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2)衰亡:420年,东晋大将刘裕称帝,东晋灭亡。
二.南朝的政治:(420-589)
1、政权的更替: 东晋→宋→齐→梁→陈
2、特点:武将篡权,政权更迭频繁。
3.南朝的衰落:梁武帝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守,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大烟,人迹罕至。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三.江南的开发:
1.江南的地理位置: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
2.江南开发的原因:
(1)北人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2)南方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3)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4)①南下移民和南方民众共同努力②统治者重视生产。
3.江南地区开发表现:
(1)农业: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②改进和推广先进生产技术;③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2)手工业: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都有显著的发展。
(3)商业:①建康(南京)成为最为活跃的大都市;②海外贸易发展。
4.影响:
①使南北经济的差距逐渐缩小,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②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③促进了海外贸易发展。
…………………………
对比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何不同?
1.《史记》描述的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
2.《宋书》描述的江南地区 ,物产丰富 ,粮食产量高 ,手工业发达。
…………………………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淝水之战:
1.背景:前秦强大,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2.时间:383年
3.特点:以少胜多。
4.结果:晋军打败前秦军队,苻坚中箭负伤带领残兵 逃回北方。
5.地位: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行战役。
6.影响:淝水之战之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乱的状况。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1)北魏政权的建立: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
(2)统一北方: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3)治理困难:当时,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见。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己无明显的区别。而鲜卑族拓跋部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2.内容:
(1)迁都洛阳:平城→洛阳(494年)
(2)汉化措施:
①说汉语: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②穿汉服: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③改汉姓:改鲜卑姓为汉姓;
④结汉亲: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⑤用汉制:采用两汉,曹魏的官制、法律等。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1)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2)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3)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有利于北方经济发展。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背景: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
2.民族交隔的表现:
(1)经济、习俗方面:相互学习对方的技艺等;
(2)政治方面: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3)文化方面:汉语的使用;西北乐器受欢迎;
(4)民族心理方面: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3.特点: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
4.民族交融的影响: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
减少湖汉观念,促进鲜牌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借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汉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习惯,丰富了汉族家室内的陈列样式,为汉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汉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
关于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