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混沌宇宙分出天地日月,创造了两仪四像、五行八卦,创造了山川河海等等万物。
至于西王母和无生老母的关系,部分学者认为金母或瑶池金母(西王母)的形象是无生老母的化身或别名。
以往学界认为的罗祖五部六册,是无生老母信仰的源头,但根据史料来看,“无生老母”一词,可能是明代道教一支的金丹道南宗,根据道教西王母的“老母”称呼,再透过扶乩方式所创造出来的新神名。
其后逐渐被其他新兴的民间宗教教派所接受,并融合五部六册中的无生父母概念,到了明末清初由当时金丹派南宗的弟子罗蔚群编写完成《龙华宝经》一书,代表完整无生老母信仰的形成。
从民间宗教教派所流传下来的宗教宝卷来看,只有西王母与无生老母互称。
与正统宗教不同的是,民间宗教中的西王母既不像佛教中的释迦牟尼那样庄严肃穆,也不像道教中的三清那样冷漠高远。
而是时时向人间流露出慈母一般的关怀,这与以往道教体系中的西王母形象并不一样,是明清以来西王母形象的一个新的特点。
明清“宝卷流”民间宗教的兴起与流传,把西王母信仰进一步带到海外。
传播无生老母即是瑶池金母的说法,尊奉老母或王母为无极天尊,提倡普度收圆教义。
道光末年传入福建的一支民间宗教改名为“先天教”,但仍延续青莲教的传统,以瑶池金母为至尊,并随着华人的脚步逐渐传播到南洋。
以宝卷为载体的西王母信仰与民间宗教一直流传到东南亚的北婆罗洲、马来亚半岛以至暹罗国。
西王母信仰传入台湾的时间当与传入南洋的时间大致相同。
【王母娘娘信仰】
《山海经·西山经》:“司天之厉及五残。”郭璞认为这句指西王母掌管对灾厉的预知。
郝懿行则认为:“厉及五残,皆星名也。”
【玉皇大帝】
在民间信仰中,西王母的形象进一步世俗化、人格化,明清小说开始对西王母加以“人间皇后”的想象,西王母成为民间信仰中一位慈母般的女神。
玉皇大帝是民间神话的天庭之主,作为人间皇帝的映射,必须得有皇后才够完美,王母娘娘于是充当了这一角色。
也有部分传说中王母娘娘不是皇后,而是玉帝之母皇太后。
小说、戏曲中普遍将王母视为玉帝的配偶神,庆寿、献桃、度化成仙是王母的主要工作。
元明小说中的西王母与玉帝配对,织女、七仙女、云华也从一般女仙,逐渐演变成为王母的女儿们。
不过王母并非是强势的执法者,反而像人间后妃般依循母职,无力干涉朝中事务。
到清初的《新史奇观》,牛郎织女二星因蟠桃会上醉酒,惹得王母不悦。
到更晚的清末小说牛郎织女中织女与金童思凡,织女被王母谪于云锦宫,王母只管女仙,所以向玉帝告状,害得十二金童差点被处斩。
后来更因天孙织女和金童结婚,未曾进谒,王母认为他们只恋夫妻之情,忘却天职,又一次至玉帝面前告状,使牛女二人再度遭贬。
《张四姐大闹东京宝卷》中玉皇得知自家女儿私自下凡时大怒,王母相劝:“那丫头,手段高,谁能抓住?都怪你,娇惯她, 无天无地。”
张玉皇开言道:“你去相劝。劝说她, 回天宫,赦她无罪。”
口气像极人间夫妻。
白茆《天仙宝卷》中,王母不但无权,还有连坐之罪:“玉皇见奏回言答,依了娘娘一个人。劝得女儿归上界,你受功劳赦罪名。如果不同仙女归上界,怎做母亲差杀人。”
《鹊桥宝卷》中,织女为玉皇孙女。
当王母奉命捉拿织女时,虽质问织女为何私自下凡尘,但所有捉拿工作却不劳王母动手,自有天兵天将负责。
玉帝则对私自下凡的织女怒骂、发火, 并欲处斩织女。
倒是王母在旁冷冷静静地劝说玉帝:“陛下!请休发雷霆,且待查明文簿,再出处之不迟。”
明清小说开始对王母以“人间皇后”的想象,所以慈母与告状者的角色相继出现,不过在道家仙味的影响下,未曾对其性格有较多的描绘,毕竟神祇的世界难以企及。
王母娘娘与玉皇大帝以配偶关系出现, 并且生有多个女儿,这明显是世俗社会中皇帝与皇后形象的折射,是古代社会中央集权的政治模式定型之后的产物。
而西王母身为众女仙之首,更是明显的皇后掌管后宫之政的社会生活反映。
至于此时的西王母职权被削减,只能听命于玉帝, 甚至在女儿犯律时还得受牵连,也是古代男权社会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生活模式的体现。
神话故事我知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