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那些事(事件汇编)
超小超大

第四十一章 长平之战大败,赵王的战略失误才是主因

秦国与赵国有长久的战和关系,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开始,到公元前262年秦赵长平之战之前,双方见于史册的战争记载就达14次之多。秦国统治的重心原在陕北高原一带,后来通过讨伐戎狄逐渐控制了富饶的关中地区,尤其在秦穆公出兵平定了西戎之后,秦国的版图进一步扩大,已然到达了如今的甘肃地区,可以说,秦国本身就是靠战争扩张起家的。

《文献通考》中记载:"秦用商鞅之法,月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於古(更卒,谓给郡县一而月更者,正卒,给中都官者也)。汉兴,循而未改,後改易,有谪乃戍边一岁耳。"

在西部地区基本并入秦国版图之后,秦国要成就王霸之业,就必然要向东方扩展,这时秦赵的主要矛盾就集中在秦有东进之心而被实力很强的赵国所阻碍,由此产生了两国长时期的战和关系。对于赵国来讲,其所面临的形势与秦国的大不相同,赵国所统辖的地域,四周环绕着少数民族部族以及其他各国。

因此赵国也是当时邻国关系为复杂的国家之一。这种地缘劣势给赵国的崛起造成了很大阻碍,因为无论向哪个方向扩张,都有可能打破六国之间实力的平衡,从而引发其他国家的联合干涉,这样对诸侯国直接的武力进攻就可能得不偿失。因此在赵国灭亡中山之后,主要扩张方向一直集中在游牧民族活跃的北方地区,同时与其他诸侯国之间保持着一种时战时和、若即若离的相持关系。

总体而言,在公元前296年中山灭亡之后,赵国在东、西、南三个方向的jun shi 战略主要还是防御性质的。秦赵两大军jun shi 强国间展开的长平之战,本来只是一次小规模的战争,最后演变成了两国倾其国力所进行的一次战略大决战,战争以秦国获得压倒性的胜利而告终,而赵军的失败,将整个国家推向了灭亡的边缘。作者认为,赵国的 jun shi 灾难是由一系列的失误所造成的,这些失误都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战略文化根源。

战前双方实力与战争起因

战争实际上也是综合国力的比拼,当是时,列国具有统一实力的国家,一个是经过两次变法之后,国力强盛的秦国,另一个便是在赵武灵王改革之下,兵力强大的赵国。秦地处于关中地区,在西部地区建立了统一而稳固的政权,为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在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实力得到了显著增强。

《文献通考》中记载:"洎于战国,赵武灵王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傍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雲中、雁门、代郡。其後燕将秦开袭破东胡,东胡却千馀里。"

赵国地处华北平原一带,虽然统辖的疆域十分广阔,但是耕地面积有限,形成了人多地少的局面,所以农业资源不如秦、齐、魏等国。加之赵国地处兵家必争之地,战乱频发,所以在农业方面,赵国并不是很强,支持不起大规模的长期战争。赵武灵王在位时,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把赵国推向战国七雄的行列,但赵国的改革主要侧重于jun shi 层面,并未触及原有的经济制度。对比两国jun shi 实力,长平之战前,秦赵两国的jun shi 实力大体相当,但综合国力上赵国稍弱于秦国。

韩国的上党地区,是导致长平之战爆发的导火索。当时秦军伐韩,韩国上下大为恐慌,便打算将上党这个地方献给秦国,请求议和,但郡守冯亭不想入秦,于是便派遣使者前往赵国,想把上党献给赵王。是否接收上党,对赵国来说,无疑是一个两难的抉择,上党地势优越,乃兵家必争之地,如果秦军占领了上党,定然会借助地势进攻赵国,赵国倘若接收上党,也必然会给秦国一个绝佳的战争借口,进而引火烧身;因此不管是否同意韩国方面的请降,秦赵两国的交锋,也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战争前期廉颇的据守策略

从赵王最终决定派廉颇带领数十万赵军驰援上党来看赵国对抗拒秦国还是有一定信心的,因此做出了一种积极的战略防御姿,不愿将制动权拱手让人,但不可否认其中也有被逼无奈的成分。不过因为是临时决定的缘故,赵国仓促应战,并没有做好充分的战前准备,出兵之后,也没完整周密的战略部署。

从地理上讲,上党地区位于太行山脉与太岳山脉的交界,地高势险,易守难攻,的确是防御邯郸城的一个极好屏障。但对赵国所处位置而言,出兵上党地区还是难免有孤军深入之嫌。军粮的运输和援军的调配都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对于秦国而言,秦国对上党形成了一个半包围的势,故其拥有的地缘条件要比赵国优越的多。在两军实力相当的前提下,地理上的劣势决定了赵军在上党与秦军对抗时应该以防御战为主。

在廉颇还是赵国军队主将之时,他懂得借用天时地利,丹水作为保护,驻军扎营,这样一来,只要秦国军队敢于渡河,便可以在渡河的过程中将其击溃。同时,赵军主力所处的地域,又是长平地区少见的平原地形,极利于精锐的赵国骑兵发挥优势。除此之外,赵军还在丹水防线之后修筑了一条百里石长城防线,用以加大纵深,提高防御韧性。这样一连坚持了好几年,秦将王龁对此一点办法也没有。

《史记》中记载:"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

赵括的急功近利导致战争的失败

赵军终选择出战,一是因为新任的将领赵括缺乏实战经验,二是由于国力消耗,难以为继。两军百万大军对峙已近三年,在双方都谋求速战以求摆脱困境的过程中,赵国的仓促出战终于给秦国带来了可乘之机。虽然后方经济遭遇了困难,但赵括率军尽出的做法还是令人感到十分意外,由于地形的限制,赵国的骑兵不可能凭借简单的进攻击溃敌军,而相比之下,秦军强有力的弓弩箭阵却很容易对赵国步兵集群形成压制势。

赵括轻率地引军突入,企图一举成功,然而这种主动出击反而造成了战略上的被动局面,使赵军主力陷入了危险的境地。为了彻底围困赵军,白起用两只奇兵,一支部队穿过西部山间谷地,阻断了赵军的退路,另一支精锐骑兵,则是直接渡过丹河,与前一支军队会师,利用其快速机动性能及优于步兵的冲击能力,截断赵军营垒留守部队与邯郸方面的联系,同时将赵军分割为各自孤立的两个部分。

《三家注史记》中记载秦军的做法:"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後,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

事实上,从赵括大军进入丹河谷地开始,赵国的失败就已是不可避免。赵军之后的突围行动理所当然遭到了秦军箭阵的强力射击,死伤惨重,走投无路之下,赵括只得率兵强行突围,不料想本人在突围之中中箭身亡,没有了统帅之后,军心大乱,四十万大军进而全部投降。但是虽然投降了秦国,这些赵国的士兵最终也是落得了被坑杀的下场。

评价:

综上所述,赵国的这次惨败,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战略上的失误。事实上,在两军实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在战术上失误一两次,最多只是损兵折将罢了,根本不会全方面战败。这次战斗之所以全方位崩溃,是因为多个战略决策都有弊端的缘故。比如在战争初期,赵军采取纵深防御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看,任由战争拖延下去也不是长久之策,由于国力不济,赵国很难拿出一个可行的策略来化解这个矛盾,与邻国外交的失败,没有从齐国借来粮草,更使得赵国处于了一个十分尴尬境地。

赵国的失败,其主要原因还是战略的失误。赵王罢免廉颇是失误,赵括的兵法策略,也是失误。赵括领兵时,不守上党,军队在赵括的带领之下进入了平原地带扎营。失去了地势的优势,与秦国交战,胜算不大。如果赵军占据有利的地势,抢占有利的地形,再与主力部队汇合引诱秦国的军队追击,这样,战争就会向着有利于赵国的方面发展。

秦赵对峙对双方人力、物力资源的消耗,以及双方的忍受度是相对的。单独与秦赵做比较,秦具有人力、物力优势,但秦有统一天下的野心,绝不能在攻赵的战争中让国力消耗过巨,若秦攻赵只取得"惨胜",接下来将无力再发动对东方各国的并吞战;而且秦军主力被牵制在长平,若再拖延下去,难保东方各国不改弦更张,趁虚对秦发动攻击。这是秦攻赵时必然要考量的成本与风险,也是赵国的机会,赵国只要坚持对峙下去而不崩溃,首先感到焦虑的反而应该是秦国。

可以想像若非赵括贪功冒进,秦在长平对峙中纵然获胜,一定要付出数倍代价,这是秦国无法承受的。因此,赵在长平之战后期的阵前易帅,粮草不足并非是决定性的原因。赵王在战斗的紧要关头,对总体形势以及统帅人选判断力的不足。赵括在与秦军战斗时,战略上一次又一次的失误,这才是长平之战赵军覆灭的根本原因。

历史那些事(事件汇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特种兵学校假日群 连载中
特种兵学校假日群
冰雪红发九尾狐
2.9万字2年前
我们是荣光 连载中
我们是荣光
陈为真
简介:我想写出一个更有人情味的孤勇军队。只因我的朋友告诉我:大大小小的战役参加过不计其数,连续做了五六年的前线士兵,抵着铁棍勇敢前进过,高举旗帜等待支援的食物和水过,和战友们一起承受着毒气弹的痛苦过……我们什么都承受过,却连战友的脸都没有看清过。——《我们是荣光》,致敬为国家舍身而挡的战士们,你们就是至上的荣光。保持速度更新中,多夸夸就更得更快!一个会员加更1章!!
3.2万字2年前
回忆共和国:玩转时空 连载中
回忆共和国:玩转时空
厄瓜多尔的口哨
简介:【暂弃坑】
0.2万字1年前
泱泱历史 连载中
泱泱历史
只见青山显
简介:一场遨游历史的游戏。可怜男孩周子清穿越各个朝代,看尽上下五千年。“哇趣!这个男人是...!”“我周子清,唐太宗的狂热粉丝!!”大憨系统:“宿主,别玩了!”可怜周子清与他大憨系统的闯荡人生!然而一场分清现实与游戏的大局。“这到底是不是游戏?一切太过于真实了。”游戏后台服务出错...游戏后台服务出错...检测玩家已无生命迹象...玩家周子清档案出错...个人信息游戏档案全部推翻。“玩家周子清唯一存活者...”
0.1万字1年前
大唐崛起传 连载中
大唐崛起传
坂田千金郦
简介:(已完结)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
3.1万字1年前
二十四史书 连载中
二十四史书
龙神阁
简介:二十四史书
31.8万字1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