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98年,赵国国君赵武灵王传位于自己的小儿子,自己带领着信任的大臣,往西边勘察胡人的地形,主要是想从云中、九原向南袭击秦国,并且以身犯险,亲自乔装进入秦国,观察地形与秦王的为人,当时的秦国变法成功已久,赵武灵王是何许人也,是什么让他有如此胆量和气魄,敢对秦国做出灭国想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话题,就是秦国无形的危机——赵武灵王与第一支骑兵部队。
我国第一支骑兵部队的形成,让这位有野心的赵国国君,有足够的勇气袭击秦国
骑兵早在殷商时期就有记载,但主要是辅助步兵与战车的偏旁骑手,还没有正式形成单独作战的整编部队,到了春秋时期的作战方式也不能催生出骑兵作战的特点,多数骑兵为礼仪而设定,直到战国中后期,作战的双方不讲究正面对比的章法,很多作战阵法消失,形成快速作战,突袭战,而赵武灵王就是最早发现这一弊端之人。
赵武灵王姓赵,名雍,在他游览各地之后,决定回到赵国实行自己的重大改革“胡服骑射”。
古文摘要:
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於房子,遂之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召楼缓谋曰:“我先王因世之变,以长南籓之地,属阻漳、滏之险,立长城,又取蔺、郭狼,败林人於荏,而功未遂。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彊兵之救,是亡社稷,柰何?夫有高世之名,必有遗俗之累。吾欲胡服。”
他讲述了自己先人的功业,又点出先人功业留下的祸根,说明他对改革早已经下定决心,把先人留下的着装礼仪改成胡人所穿的衣服,文中也提到,“夫有高世之名,必有遗俗之累”,要想改掉这种服饰礼仪,不仅受到外族的嘲笑,还有可能会被后人嘲笑。
赵武灵王也不是什么办法都没有,当提出要换上胡服上朝,所有的大臣都提出反对意见,所以他找到了在赵国最权威的两位重臣,并且用自己的想法和行动,得到两位重臣的同意,在他宣布举国改穿胡服的时候,依然还有人来劝阻,可以想象这种改革要承受多少压力,但是决心已经下,所有人来劝阻的,都被赵武灵王说服,让他成功的推行并且马上开始招募士兵。
胡人的骑兵与中原骑兵不同之处就是,比较轻便,不会受到士兵盔甲的累赘,来去如风,非常适合平原奔袭作战,赵武灵王的改革使用骑射,马背练弓箭,这样来去自如远距离攻击,一下子让赵国军队强大起来。
赵武灵王想要从云中、九原直接袭击秦国,完全是因为自己胡服骑射改革的成功,拥有了第一支骑兵部队,想要利用骑兵快速奔袭的优势,给秦国一记重创,这个计划虽然没有实行,但的确是秦国一种无形的危机,因为赵武灵王拥有这种想法,很有可能是通过了解秦国内部问题,才会慢慢形成的,当一个有野心的人,拥有战无不胜的实力,这种想法一点都不奇怪。
赵武灵王改革强大期间,秦国内部混乱,正是袭击的最佳时机
赵武灵王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310年,距离赵武灵王开始改革还有三年,秦国国君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登基,秦武王虽然不是一个昏君,但是发生意外让这位国君在位三年遇难,秦国再次易主,刚好是赵武灵王改革胡服骑射的开始,也就是这一年赵武灵王帮助秦国从燕国把太子接回去做国君,就是赫赫有名的“秦昭襄王”。
只是换一位国君,从明面上看不出什么混乱,可是细细研究发现,有诸多可以插手的裂缝。
秦武王310年即位,纵横家张仪从秦国离开,到了魏国,秦军对于六国还没有开始大举进攻,而是对附近的一些小国进行兼并,此时的秦武王对于秦国北边的防范根本没有这么强,因为正准备派甘茂攻打韩国的宜阳,而且就是在这一年,秦武王举鼎被压死,并且没有儿子,只能安排秦武王同父异母的弟弟来任国君。
赵武灵王从燕国把人接到秦国做国君,也许就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了秦国的混乱,必须使自己强大起来,秦昭襄王年纪还小,一切国家大事,都是由他的母亲宣太后和他的舅舅魏冉来掌管,就是电视剧上强势的宣太后“芈月”。
每一任国君的上任,都会裁掉几个前任的忠臣,不奇怪的是甘茂就在昭襄王登基的一年,离开秦国去了魏国。
史书摘要:
昭襄王元年,严君疾为相。甘茂出之魏。二年,彗星见。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归魏。三年,王冠。与楚王会黄棘,与楚上庸。四年,取蒲阪。彗星见。五年,魏王来朝应亭,复与魏蒲阪。六年,蜀侯煇反,司马错定蜀。庶长奂伐楚,斩首二万。泾阳君质於齐。日食,昼晦。七年,拔新城。醿里子卒。八年,使将军羋戎攻楚,取新市。齐使章子,魏使公孙喜,韩使暴鸢共攻楚方城,取唐眛。赵破中山,其君亡,竟死齐。魏公子劲、韩公子长为诸侯。九年,孟尝君薛文来相秦。奂攻楚,取八城,杀其将景快。十年,楚怀王入朝秦,秦留之。薛文以金受免。楼缓为丞相。十一年,齐、韩、魏、赵、宋、中山五国共攻秦,至盐氏而还。秦与韩、魏河北及封陵以和。彗星见。楚怀王走之赵,赵不受,还之秦,即死,归葬。十二年,楼缓免,穰侯魏厓为相。予楚粟五万石
从史记之秦世家中一段,秦昭襄王即位公元前306年开始,一直到魏冉担任丞相公元前295年,秦国一直对东边六国有所图,甚至自己国家还经历了一次叛乱,长达十一年时间里,正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大成功,秦国对于北边的防御力量绝对没有增强,赵武灵王公元前298年传位于小儿子,自称主父,带领军队已经开始勘察地形了,秦国的无形危险正是这段时间。
只是有一支新兴的兵种,一般的人是不会有这种胆量来考虑这种想法,唯独赵武灵王可以,在他还没有袭击秦国想法的时候,他就干过三件与常人不同的事。
赵武灵王是一个不会墨守成规的人,也是一个魄力大到膨胀的国君,三件事可以看出,他完全有可能给秦国造成威胁
㈠胡服骑射
前面讲到的胡服骑射改革并没有这么深,主要是讲述骑兵部队的形成过程而已,其实胡服骑射要比书本上讲述的复杂得多,因为战国时代的人对于迷信非常崇拜,作为礼仪的一种迷信,更加不可触犯。
史书有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迷信之说就是“上古的人穿好衣服国家就有好的管理,百姓也就信服”,在赵武灵王时期还没有脱离掉这种迷信,直到司马迁在汉武帝期间,迷信依然还在盛行,有无道理先不说,很多国家衣服的颜色就是根据八卦五行而定。
赵武灵王就是在这种环境之下提出自己的改革决心,当换上其他民族的衣服,人家就会认为一点都不懂礼数,触犯了天条,迟早要被灭,仅仅是衣服就算了,当换上胡人的衣服后,头发又是个难题,让一个战国时期的人把头发剪掉,就如现在的人全部剃光头,有人欢喜有人忧。
在赵武灵王期间,两次进行改革,目的也许就是让世人看看改革后的效果,说明当时第一次并没有完全成功,人民还不是全部相信,当有了一定的成绩,继续深化改革,才使赵国有了与其余六国抗衡的资本。
胡服骑射的成功,说明赵武灵王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他看到了胡人的优势,看到了中原各国的弱势,制定出属于自己的骑兵部队,并且敢于实行,不怕嘲笑,绝对称得上赵国第一明君。
㈡灭中山国
中山国是赵国境内的国中之国,在晋国还没有分裂出韩赵魏的时候就已经存在,赵国曾经两次灭剿,都没有成功,曾经魏国强大的时候,派乐羊与白起来剿灭中山国成功了,但是不久再次复国,并且称为千乘之国,拥有上千辆战车,这一直是赵国的心腹大患,因为中山国的存在,赵国的领土被一分为二,是赵国历代国君心中的一颗钉子。
剿灭拥有千辆战车的中山国,展现了赵武灵王,不仅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还有一颗大局观的头脑,稳健的作战风格。
史书摘要:
二十年,王略中山地,至宁葭;西略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献马。归,使楼缓之秦,仇液之韩,王贲之楚,富丁之魏,赵爵之齐。代相赵固主胡,致其兵。
二十一年,攻中山。赵袑为右军,许钧为左军,公子章为中军,王并将之。牛翦将车骑,赵希并将胡、代。赵与之陉,合军曲阳,攻取丹丘、华阳、鸱之塞。王军取鄗、石邑、封龙、东垣。中山献四邑和,王许之,罢兵。二十三年,攻中山。二十五年,惠后卒。使周袑胡服傅王子何。二十六年,复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
赵武灵王第一次改革略有成功后,马上对中山国采取行动,并不是一鼓作气进攻,而是先自己到中山国勘察,直上北边林胡之地(被赵国收复之地),回来后做出六个重大的作战计划:
派楼缓作为使者出使秦国。派仇液出使韩国。派王贲出使楚国。派宁富出使魏国。派赵爵出使齐国。让赵固掌管林胡之地,并且招募士兵。
这六个使者的出使说明赵武灵王已经想到,中山国能存在这么久,肯定与其他诸侯国有所交集,故而自己先行一步,让对手无帮手,这样做就少了来自其余诸侯国的干扰,这样的计划据史书记载是花了一年时间,直到赵武灵王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304年才开始正式进攻中山国。
只是布置作战计划还不够,赵武灵王在作战开始前,兵分三路,外加骑兵与战车,以及林胡与代(一个地名)的士兵,当所有军队会合后,赵武灵王亲自率兵连续攻下中山国四座城,中山国国君割城求和,此时的中山国还没有灭,赵武灵王便答应求和,两年之后再次进攻,四年之后把中山国彻底剿灭,中山国国君逃到齐国自杀身亡。
剿灭中山国可以看出赵武灵王并不是胡乱用兵,先是排除外界的干扰,然后大兵压境,获胜后不骄不躁,稳健等待几年,再次进行削弱战,最后变法大成,一举拿下中山国,如此紧密的安排,想不赢都难。
这次剿灭中山国,也看出赵武灵王的习性,先观察,再想办法,他会以最稳健的方式开始作战,反观他对秦国的威胁,不正是已经在勘察地形了么?很幸运的是,突袭秦国没有实行而已。
㈢任性传位
当赵武灵王剿灭中山国之后,自己突然宣布让位,传位给自己的小儿子,并且让他自己亲政,这本身就不合常理,因为先君还健在,就急于传位,在大臣和百姓眼里就是不吉利,但是赵武灵王不管这么多,实在任性。
仅仅是传位不合理就算了,本身作为太子的赵章,是赵武灵王的大儿子,并且与中山国几次大战中,赵章都担任其中一路的主将,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就因为任性,他无视大儿子的想法,只安排赵章为代地的安阳君,还安排一个非常滑头的人辅佐赵章,这令赵章很是不服。
赵武灵王这样任性,是因为小儿子是他非常喜欢的一个妃子所生,这个妃子死后,想让小儿子赵何作为太子,所以赵武灵王就有这一系列不和常规的安排。
以上的三件事说明赵武灵王真是一个有魄力的人,并且有时无规矩,让人感觉有些膨胀,他想要突袭秦国,这种想法完全是有可能实现,也符合骑兵部队的作战风格,也正是如此,他无视赵章的感受,导致自己儿子zheng bian ,大臣帮助他把大儿子zheng bian 平息后,又怕赵武灵王问罪,干脆直接把他也困在沙丘直到饿死,他的突袭秦国的计划没有实行,最大原因或许就是发生了这场zheng bian ,使他死于公元前295年。
总结:
秦国作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怕就怕赵武灵王这样的有章法的莽夫,不顾一切盯上你,想方设法攻击你,快中有慢,慢中有细,就像一颗钉子,来回敲打就是石头也会凹出一个洞,何况当时的骑兵是一种新开发的兵种,相比中原一些身穿重甲的士兵,更加轻便,各个诸侯对于骑兵的认识不是很透。
这种认识就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坦克”的问世一样,出场就让人认为及其笨重,被人嘲笑,当他的战斗力给人震惊后,才形成一种真实的战斗部队,骑兵的出现在之后的战争中发挥主要的作用,应该就是在汉武帝时期,卫青与霍去病的匈奴之战,尤其是霍去病,可以用擒敌先擒王,来形容霍去病,就是霍去病利用骑兵,直捣黄龙的打法,立过无数奇功,年代的变迁在骑兵身上也有不少的改进,装上马鞍以及给马上盔甲等等,但是要说到第一支骑兵部队,给秦国产生过一次无形的威胁,也许不再有人关心了。
历史那些事(事件汇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