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名:这个观点,苏轼在他的作品里也写过。被流放到岭南之后,于庙堂之远,他写到“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小悦:小悦: 你的国家和家乡,是一个地方吗? 在西班牙黑沙滩度假地Tenerife晒了一个星期温暖的初夏太阳后,再次回到了阴雨连绵,三月也不过15度的伦敦,百感交集… 06年我来英国,如今已经是17个年头了,我今年还需要更新我的永居卡,时光匆匆不饶人。 我开始意识到,到我40岁的时候,我将正式在英国呆的时间超过中国了,这是一个我从没想过的人生之路,如今居然近在咫尺要发生了。 回首这段英伦岁月,我唯一的执念就是呆在伦敦,最好要呆在能在离女王近的地方。因为我很迷信,我觉得她是个福禄寿都俱全的老人,我也想自己能占到这样的好风水,能有足够的福气,颐养天年晚景舒适安逸。 我记得,我刚搬到这个家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最大的兴趣,就是天天下楼看看白金汉宫那个旗升上来没有(升了代表她在宫里)。 时至今日,我给自己设计的锻炼身体的路线,就是围绕白金汉宫城墙快走/慢跑,大概一圈下来40多分钟。 每周至少3-6次,循环往复… 每次从外地旅游回来,我就迫不及待回到这个routine里,而这样的时刻,我才意识到,这块土地,已经给我了扎入内心深处的“家”的感觉。 出生在美国,长期定居在巴黎的著名诗人Gertrude Stein说了这么一句话(附图6):美国是我的国家,巴黎是我的家乡。 我觉得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也会有这样的选择,最后我们会发现:你的国家是一个地方,你的家乡是另一个地方。 我自己也深刻意识到:China is my country,and London is hometown. 母国的猪肝红护照是我不变的中国心,家乡的一切给了我最深刻的原始生命力。而伦敦这样一个吃的不好、天气不好的地方,却是我成年岁月里一切意想不到生命境遇的发生地,是我深深扎根,活出了最大熟悉感的栖息地。 命运是那么的不可思议… 希望每个人,不管你的国家和家乡是不是一个地方,都能活出自己最真实的美好,心安之处,就是家🌹
人的适应能力很强的。没有什么不可能的。鸡的适应能力也强大,去火星也是比带的物种。狗的社会化程度很高,它比猫要好,另一个还是太高冷了。
三十年前那个时候的人,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完全无法适应市场化的,你忽然跟他讲,工厂不是铁饭碗了,要去市场里自谋生路了,他们是完全接受不了的。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有啥问题?
马照跑,舞照跳,我看每个人都活得好好的。
人不要自己给自己加戏
人是非常灵活的一种生物,你天然的适应性是很强很强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适应不了,一定是你给自己心理上设槛。
进入火枪时代,武士消失了么?武士只是不拿刀了,武士换身行头,一样混得很好的。
三妻四妾,人是那样过的。一夫一妻是这样过的。计划生育,是那样过的,也是去大山,大树林里生的够了。,开放三胎,非婚生子,合法上户口。
四万万中国人到十四亿也那样有不一样的活法。零生育,负生育是一样活着。
不用去问为什么了,不用去适应了。你生来就在这个地球上的,如果可以出去,也是没有什么要怕的,一直是向死而生。正常的是六岁之前,就知道了,没有人一开始就想快点死掉了的。没有为什么的。
定义就是一种新生。
噢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