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墉(1405年2月9日-1439年8月5日),明朝宗室,明仁宗朱高炽第三子(嫡次子),母诚孝昭皇后张氏,明宣宗朱瞻基同母弟。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十一日封越王,正统四年六月二十六日薨,年三十五,谥“靖”,无子,国除。
朱瞻墉在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十一(1424年11月1日)受封越王,建邸衢州府,但他并未就任。
他在位十五年后,于正统四年六月二十六(1439年8月5日)去世,谥号靖,年三十四岁,葬白水峪,越国被撤除。
轶事典故编辑 播报
在北京潭柘寺院深处,一座覆钵形藏式白塔巍然矗立。塔前东西两侧各有一棵形态奇异的古松,树身修长,干体扭曲,形态婀娜,好似两只翠凤在白塔前旋舞,因而被称为“双凤舞塔松”。一座历史悠久的汉传佛教寺院内,为何会建有一座藏式白塔?背后深藏一位皇子的拳拳孝心。相传,明代皇室虽不及元代,但也十分崇信藏传佛教,尤其是明代中期更是如此。明英宗时,越靖王朱瞻墉为皇太后祈福和延寿,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建了这座金刚延寿塔,塔中所藏是皇太后的生辰八字和佛经。
朱瞻垠(1406年—1421年11月7日),明朝宗室,明仁宗朱高炽第四子,母为贤妃李氏。1421年去世,年仅十五岁,谥号“献”,无子,国除。
蕲献王朱瞻垠,明仁宗朱高炽庶四子。生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九年十月壬寅(1421年11月7日)去世,永乐二十年十月十三(1422年10月28日)追封静乐王,谥号“庄献”。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仁宗即位,追封为蕲王,谥号“献”。 [1]
朱瞻墡(1406年4月4日-1478年2月18日),明朝宗室,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人。明仁宗朱高炽第五子,明宣宗朱瞻基同母弟,母为诚孝昭皇后张氏。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册封为襄王。庄重警觉,颇有令誉。宣德四年(1429年),就藩长沙府。正统元年(1436年),迁襄阳府。土木堡之变后,不肯即位,让位于明代宗朱祁钰。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多次入朝,礼遇甚隆。
成化十四年(1478年),去世,谥号宪。
明仁宗即位以后,即以太子往守南京,大臣们依先例请命亲王及重臣往守,但仁宗不同意,坚持叫皇太子去南京,称监国或称居守,仿仁宗故事。不过,由于仁宗早逝,太子随即北返,此次监国的时间不长。仁宣更替之际,政局动荡的因素一触即发,汉、赵二王蠢蠢欲动。明廷为防意外,封锁仁宗死讯,迅速迎接宣宗北上即位。此时,太后又密令襄王监国,户部尚书夏原吉辅佐。于是南北两京一时有两位监国。
后妃全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