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烟壶是盛放鼻烟的容器。吸鼻烟习俗,源自烟草发明者南美洲印第安人。意大利人约在14世纪用上好烟叶、掺入薄荷、冰片等药材碾成粉,密封入窖陈化,经数年而生产商业化的鼻烟。
中国吸闻鼻烟始于明代东北地区,那儿游牧民族在马背上无法用烟袋吸烟,因此鼻烟的传入,正适合他们野外吸闻习惯。明时进口的鼻烟是用大玻璃瓶装的,重量从四两至一斤不等。国人为了携带和吸食方便,且需容器坚固,不怕摔碰,游牧民们用各种金属、骨角材料等来制作鼻烟壶,也有把鼻烟放在盛药的小瓶中,鼻烟壶的大小一般如把握。据史籍记载蒙古人每逢客人拜访主人帐篷时,主人必须鞠躬,用双手捧鼻烟敬献客人,而客人也必须用双手接过主人的鼻烟倒出少许鼻烟,放在鼻上吸闻一会儿,然后用双手将鼻烟壶奉还主人。这一细小举动,充满文明礼仪,可见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明末鼻烟进口较少,南方仅广东一地有人吸闻
鼻烟壶(大型的称瓶),王士祯在《晋祖笔记》中写着:“鼻烟以玻璃为瓶贮之。瓶之形象种种不一,颜色具红黄紫白黑绿诸色,白如水晶,红如火齐,极可爱玩,以象齿为匙,就象鼻之,远纳于瓶。”康熙帝遥发灵想,吸纳了一批通晓玻璃制作和画珐琅的西方人,于紫禁城内制作玻璃鼻烟壶(小型的为壶)和铜胎画珐琅鼻烟壶等。玻璃且有密封、透明、坚硬、色彩美观等特点,再加上康熙帝的改造创新,使玻璃鼻烟壶造型多样,绚丽多姿,真正成为精美的艺术品。康熙时玻璃工艺传入中国不久,故而玻璃鼻烟壶即是身份的象征,也是最闻名中外的艺术珍品,其社会价值远大于牙角、铜质鼻烟壶。当年俄国钦差大臣到中国朝拜康熙皇帝,献上了彼得大帝送给清皇宫的一大批珍贵礼物,而康熙皇帝回赠的礼品就是每人一件由皇宫养心殿造办处玻璃厂制作的玻璃鼻烟壶。到了清代嘉庆时期,中国的鼻烟壶曾作为国与国交流的最珍贵礼品又流传到海外,名闻遐迩。
瓷胎鼻烟壶制品相对较少,有青花、粉彩、青花夹紫、仿哥釉等品种。雍正时期造型向多元化发展,有直筒式、扁壶式、扁圆壶形、多棱壶式及各种竹节、鱼篓、瓜形等肖形造型,新奇生动。装饰题材仍以传统缠枝莲、宝相花、婴戏、仕女图等花卉为主,以画珐琅红地白梅、黑地红梅、牡丹、玉兔朝元及缠枝花卉等最为典型。画面布局疏朗。青花装饰技法有淡描、双勾填色、晕染等。
自明、清顺治至光绪时期,鼻烟壶品种繁多,料质有水晶、翡翠、玉石、玛瑙、象牙、犀角、牛角、珊瑚、珐琅、瓷、铜、玻璃料、琥珀、蜜蜡以及竹、木、匏、紫砂、核桃等制品。玻璃质内画鼻烟壶异军突起,有京派、鲁派、冀派和粤派;名家有周乐元、马少宣、叶仲三、毕九荣、王习三等。至此,中国传统艺术的全部技艺:绘画、内画、书法、烧瓷、浮雕、施釉、碾玉、冶犀、刻牙、雕竹、剔漆、阴刻、阳刻、套料、荡匏、镶金银、嵌螺钿、贴黄等等都浓缩在了小小的鼻烟壶上。可以说,鼻烟壶是中国书画、雕刻、镶嵌及玉石、瓷器、珐琅、漆器等艺术、工艺的集大成者。四百年的历史也蕴含在博古架上的小小的鼻烟壶上。
选择与鉴别:目前市场上的鼻烟壶赝品分为两种,一种是臆造,一种是仿造。臆造者,只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凭空发挥,完成之后在上面刻上"康熙年制"、"乾隆年制"等字样。这样的赝品很容易分辨出来,连最基本的壶形都与真品不一样。因此,仅从这点上便可以对其一票否决。仿造者,便是找来真品的图册,对照上面的真品依样画葫芦。一般这种仿造技巧运用得比较好,手法也相对高明。工艺好的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然而即使仿造品的工艺再好,其价值也是一泻千里,最多只能值几千元。
对于仿造品,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考究。首先是颜色。这需要藏家多看真品练眼力。现在的科技水平虽较之古代有质的飞跃,然而颜料的色彩较之以前却有差别。由于如今颜色调和的方式不一样,现在的蓝色、红色及粉色在色彩的明暗度上与古代存在差异。藏家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这些细微差别。其次是画工。由于赝品的制造者均为受过现代教育的画家或专业人士,画画的技巧、表现手法都偏现代。即使很刻意地模仿古人的画法,却始终摆脱不了现在的画画思维,没有古时画家笔下的神韵,形似而神离。第三是看铭文。"乾隆年制"、"康熙年制"、"雍正年制"等字体及字体的颜色是主要的鉴别目标。
文玩大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