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植物群落
特定地段内,具有基本相同的植物组成和空间结构,植物之间个植物与其环境间存在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的植物组合。
2.层片
是植物群落结构的一种基本单位,由相同生活型或相似生态要求的种组成的机能群落。
3.季相
植物群落随时间推移而出现的节律性变化现象。
4.最小面积
曲线明显转折处对应的样地面积。
注:热带雨林为2500㎡,常绿阔叶林为500㎡,草地位1㎡。群落面积越小,所包含的物种越少。
5.盖度
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
6.植物群落的波动
短期或周期性的气温或水分变动的影响而使植物群落出现逐年或年际变化。
7.植物群落的演替
某个地段上一个群落建立或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现象。
演替与波动的区别:两者同时发生,波动是演替的一个环节演替是长期的、稳定的、有方向的,可提前做预防,做准备。
8.生物多样性指数
多样性指数是指物种多样性测定,主要有三个空间尺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γ多样性。每个空间尺度的环境不同,测定的数据也不相同。
9.地带性植被
地表的植被类型有的与大气候紧密相关,称为地带性植被。
10.基带
山麓所在水平地点的自然带类型。
11.萨瓦纳
稀树草原即萨瓦纳群落,广义的萨瓦纳概念认为,该植被类型是在夏雨型气候条件下,从热带森林到热带荒漠之间广阔地区的植被总称。
12.板状根
板状根不像普通的根呈圆柱形,而是发育成垂直扁平的板状,且露于地表面。有利于支持高大乔木树干的稳定性。
13.绞杀植物
属于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的过渡类型。用根系或其他器官附着在其他植物上,限制被附生植物的生长乃至使其死亡。
14.马基群落
刺叶栎退化后灌丛状的植被。
15.苔原
又叫冻原,是指以极地或极地高山灌木、草本、苔藓和地衣占优势,层次不多的植被型组。
16.垂直地带性
随着海拔高度上升,从山麓到山顶的平均气温逐渐降低,生长季节逐渐缩短,同时在一定海拔范围内随着降水量的增加,风速加大,辐射增强,植被表现为与等高线大致平行条带状更替。
17.垂直带谱
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组合排列个更替的顺序,称为植被垂直带谱。
18.生命地带
地球表面的植被类型及其分布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热量,降水和湿度,后者又依赖于前两者。植被群落组合可以在上述三个气候变量的基础上予以限定,这种组合就称为“生命地带”。
19.CSR系统
C是竞争,S是胁迫,R是杂草。Grime认为,限制植物生存与数量的外界条件主要为胁迫和干扰,这两种条件的不同强度组成4种生境类型。其中,在强胁迫+强干扰类型的生境中,植物不能存活。对其他3种组合,植物也采取3种不同的资源分配对策以适应这些类型的生境。
20.拉恩基尔生活型生态系统
①过于强调植物对不利环境因素胁迫的适应特征,忽视了植物对生长季有利条件的适应特征。
②分类不完善尤其是对热带地区的植物。
21.地理成分
按照现代植物区系成分的地理分布特点、分布区类型以及海拔高度等,分布区内或多或少重合的植物可以联合成一定的植物区系成分。
22.发生成分
根据植物种的来源,即确定物种的原产地,并将它们连成一个植物区系。
23.外来有害物种
对于特定的生态系统和生境而言,出现在正常范围之外的物种,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并损害生物多样性,最终造成巨大经济和生态损失。
24.生物入侵
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25.外来种的3种入侵途径
①引入用于农林牧渔生产、景观美化、生态与环境改造与恢复、观赏等目的的物种。
②随着贸易、运输旅行、旅游等活动。
③靠自身传播力或借助于自然力量。
26.岛屿生物地理平衡理论
生物向岛屿的迁移速率于最初很高,以后逐渐缩小,最后移入与灭亡的速率持平,达到平衡。达到平衡后种类组成还在变化,但已经很小了。
27.植物生境
植物个体或群体栖息地上的小环境。
28.连续分布区
区内该种植物重复出现在适宜它生存的生境,各部分之间没有被不可逾越的障碍隔断而失去交流繁殖体的可能性。
29.间断分布区
分布区分裂为相距遥远的几部分,中间被高山、海洋、不适宜气候或土壤等阻碍隔开,各部分的种群间失去基因交流的机会。
二、论述题
1.红树林
①中心与边缘有明显差别②赤道附近为高大乔木③支柱根发达密集④板状根明显⑤种子胎生,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再坠于淤泥中发育生长。
作用:①防风消浪②固碳储碳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花期集中春末夏初,果期在秋季。
3.常绿硬叶林
①根系发达②气孔中午关闭③角质层加厚,叶小且硬④很多种植物可分泌挥发油。
4.柯本分类系统
①以温度、雨量的年平均值及其年变化为依据。
②发展了生物气候分类方法。
③参考自然植被的分布特征。
5.中国植被区划
(1)原则
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是构成地球陆地上植被类型分布区域和地带性分异的普遍规律,因而也是植被区划最根本的原则。总之,植被的三向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相结合是植被区划的原则,而植被本身的特征则是分区的具体依据。
(2)等级单位
①植被区域②植被地带③植被区④植被小区
其中植被区域是高级区划单位,是具有一定水平地带性的水分、热量综合因素所觉得得一个或数个“植被型”占优势的区域。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占优势的植物区系成分,如要带草原区域、再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等
(3)方案
根据上述选择、依据和单位,中国植被被分为8个植被区域,22和植被地带。
6.世界植物区系的主要原则、等级单位及其方案
(1)原则
①区系组成相似二古地理演化史相近③进化特定类似。
(2)等级单位
①植物区②植物亚区和植物地区③植物省④植物小区
(3)划分方案
根据高等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的分布,划分出6个植物区,8个植物亚区,34个植物地区和142个植物省。
即泛北极植物区、古热带植物区、新热带植物区、开普(好望角)植物区、澳大利亚植物区、泛南极植物区。
学无止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