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归类。一份报表将所有的信息以时间为序进行输入。这其中,涉及到有不同的工序,不同的产品类别,不同的人员状态。而我们在作分析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选择。可以将有用的信息筛选后,放在不同的文档里备用。
二,分析方向的确立;
一份原始报表,好比是一块刚出土的玉。在未经雕琢之前,谁都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同样的一块原玉,经过不同的技师的手,所得到的结果有天壤之别。同样,一份同样的报表,不同的人来进行分析,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甚至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这,就是分析方向的问题。分析方向,是管理者经验能力的集中体现。这方面,确实无法通过书面语言说得透彻,有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味。但有些共通的原则,可以拿出来一起共享——
1)分析的主要方向,就是产能与品质。作为制造型企业,产能与良率永远是关注的焦点。
2)要牢牢抓住岗位的要点。企业设置不同的岗位,就是为了履行不同的职能。由于员工之间能力及意愿的差异,员工履行职能所导致的结果会有差异。而这部分差异,就会体现在日常的报表中,只要我们用心提炼,就会发现这一差异。精美的数据会说话,此话不假!如一线员工,就是相对直接的产能与不良率,返工率,这些数据相对容易,但对于非一线的间接岗位,比如班长,技术员,现场品管等,应该用什么指标呢?对于这部分人,首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设置这些岗位的目的,是为了让制造岗位更好地工作!换而言之,间接岗位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了解了这点后,对于这部分岗位的分析思路就会很明确了——以该岗位对应的制程输出为考核标准。
管理相对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