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习迁移——
(1)合理编排教学教材和教学内容
一体化:教材的个构成要素能整合成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既要防止教材中各要素之间相互割破、支离破碎,又要防止相互干扰或机械重复。
结构化:教材内容构成要素要科学的、合理的逻辑关系,能体现出知识间上下、并列、交叉的内在关系。
网络化:教材各要素之间上下左右、纵横交叉的联系要沟通,要突出各种基本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结点和联系线。
(2)合理处理教学程序
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要做到从一般到具体、不断分化;横向联系、融会贯通。
(3)教授必要的学习方法
重视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改善迁移能力(什么条件迁移、如何迁移、迁移有效性)。
(4)强调概括总结、排除干扰,加强比较、培养迁移意识
迁移分类——
1.迁移的影响效果
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
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
零迁移:两种学习间不存在直接的相互影响
2.迁移的影响方向
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继的学习发生影响
逆向迁移:后面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3.迁移的不同层次
纵向迁移:不同抽象概括层次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
横向迁移:同一抽象概括层次的不同学习间的相互影响
4.迁移的范围
一般迁移: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态度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特殊迁移: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中(跳水运动员组合 基本动作习得新的跳水项目)
5.迁移的相似程度
近迁移:将所学的知识经验或原理、方法迁移到相似的情境中去
远迁移:将所学的知识经验或原理、方法迁移到不相似的情境中去
6.迁移的意识程度
低路迁移:自发或自动的方式所形成的迁移
高路迁移:将先前习得的抽象内容有意识的应用新的情境
迁移理论(早期)——
(一)形式训练说
(1)是对学习迁移现象最早进行系统解释的理论。
(2)它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是由意志、记忆、感觉、思维、推理等官能组成。
(3)迁移是通过对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训练,以提高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力等来实现的,而且迁移的产生将是自动的。
(4)注重训练和改进心灵的各种官能,认为学习的具体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活动的形式和学习思维价值训练价值。
不足:属于思辨的哲学范畴,缺少实践。
(二)共同要素说
(1)詹姆士
记忆能力不受训练的影响,记忆的改善不在于记忆能力的改善,而在于方法的改善。
(2)桑代克
后面的学习情境中含有和以前学习情境中共同的要素,使学习更加容易。
不同学习情境之间的共同要素包括相同的内容、过程、事实、行动、态度、方法或者原理。
(3)伍德沃斯
进一步把共同要素称为共同成分
指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
不足:仅注意到学习情境的共同性,忽略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理解、领会的作用
(三)概括化理论(贾德)
(1)概括是一种对关系的陈述或理解。
(2)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他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3)重视学习者对一般原理的理解,认为教师必须用根本原理的形式给学生提供知识。
不足:迁移是自动发生的,把环境作为迁移的决定性力量。
(四)关系转换说(格式塔学派)
(1)迁移并非是共同要素的迁移而是关系的迁移,对情境中关系的顿悟及其转换是学习的关键。
(2)关系的转移是顿悟的结果,即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情境有共同的关系,从而把两种情境联系起来。
迁移理论(现代)——
(一)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
(1)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2)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实现学习迁移“最关键因素”。
(3)影响有意义学习的认知结构变量:可利用性、可辩别性和稳定性。提高此来促进学习迁移的实现。
(1)是关于程序性做知识或认知技能的迁移理论。
(二)产生式迁移理论(安德森)
(2)先前学习任务中形成的产生式系统与新情境中形成的产生式系统有交叉重叠迁移就会发生,且重叠越多,迁移越大。
(3)侧重认知技能,与共同要素说不同。
(三)构建主义迁移理论
(1)认知结构在新条件下的重新构建,强调认知的情境性
(2)实质上学习迁移就是新旧经验的整合,学习迁移的机制就等同于学习的机制
构建主义对学习过程重新理解,表现两个共同特性:
(1)十分重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2)特别强调情境的作用
学习迁移的关键特征:
(1)先前的知识经验非常重要,并要达到相当的熟练程度
(2)情境性对学习迁移非常重要
(3)迁移是主动的、动态的过程
晚风文案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