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彦聊诗词
现在的年,好像越过,越没有年味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说起来,还不是我们现在的日子,确实是好过了。什么吃的喝的,什么穿的住的,已经没什么新鲜的了。既然不觉得新鲜,自然也就没有了滋味。
世上的事不都是这样?这就是人性。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馈岁(节录)
农功各已收,岁事得相佐。
为欢恐无及,假物不论货。
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
置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
这是苏东坡的一首诗,写的是古代过年前的一个习俗,就是“馈岁”。什么是馈岁呢?据周处在《风土记》中记载:
“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馈岁'。”
就是说,在三国两晋时期,人们在除夕夜会相互赠送礼物。所以,便用馈赠的“馈”来表示,称之为馈岁。
互相馈赠些什么呢?
苏东坡在诗中说,“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也就是各自田地里,出产来的一些东西,而且有钱就多给些,花样多一些;没钱就少给些,花样少一些。
但是这个意思,一定要到了。
到了宋朝的时候,这个过年前的习俗,也叫做“送年盘”。在时间上,也不再是除夕夜,而是在进入腊月之后,就已经开始了。
“腊月后,路上可见挑担者送酒肉。称为‘送年盘'。”
——南宋《武林旧事》
“岁晚,亲朋互以豚(猪)蹄、青鱼、果品之属相馈问,谓之‘送年盘'。”
——清朝《清嘉录》
这个习俗搁我们现代,其实就是送年礼。
然而,这其中的区别,就在于古时候,酒是自家酿的,肉是自家宰的。单单就这一份操劳劲儿,岂是随便花几个钱就能买到的!
赏雪吟
一片两片雪纷纷,
三杯五杯酒醺醺。
此时情状不可论,
直疑天在才氤氳。
这首诗描写的,是腊月里遇上下雪天,古人举行的赏雪活动。
那是种什么样的情景呢?
窗外的雪花,一片片飘落下来。屋子里人们推杯换盏,已经是醉意醺醺。人喝醉了以后,周边的一切就都变得朦胧,再加上这热闹的气氛,竟感觉像如在云端里一般!
古人所谓的赏雪,难道就是这个样子吗?
才不是呢。
据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一进入腊月之后:
“豪贵之家,遇雪即开筵。”
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家,一遇上下雪就大摆筵宴。
怎么个大摆筵宴法儿呢?
在吴自牧的《梦粱录》里,用了这样8个字来形容:
“浅斟低唱,倚玉偎香。”
这一幅既活生生又香艳艳的场景,大家自己想象去吧。另外,他们也不是只待在屋里,还会骑上骡马,到湖边去赏雪景:
“瑶林琼树,翠峰似玉,画亦不如。”
单单这一份情调,就不是一句有钱人太会玩,能够概括得了的。实际上,不只是有钱有势的人家,即便是普通人家,腊月里赏雪的兴趣也很浓。
尤其是那些在古时候,被称之为穷酸的文人墨客:
“诗人才子,遇此景则以腊雪煎茶,吟诗咏曲,更唱迭和。”
把雪烧化了,放上茶叶一边煎煮,一边吟诗作对。兴致来了,你一唱我一和,就是一个小型的演唱会。
这一份雅致,一点不比豪贵人家逊色。
梧叶儿
花垂露,柳散烟烟,
苏小酒楼前。
舞队飞琼珮,游人碾玉鞭。
诗句缕金笺,懒上苏堤画船。
树上挂满了灯彩,像花间欲滴的露珠,像烟雾缭绕的柳枝。街道上,扮作各色人物的舞队,一个个环佩飞舞,而游人则一路跟随着……
一些朋友看到这里,或许会很疑惑,这不是元宵节吗?
没错。
这首元代的散曲,描写的确实是元宵节。但这样的场景,却并不是只有元宵节,尤其是舞队表演。
据《梦粱录》记载:
“(腊月)或遇晴明,则邀朋约友,夜游天街,观舞队以预赏元夕。”
就是说在宋朝时,这种舞队表演,一进入腊月,就已经有了。至于各种名色的灯彩,据《武林旧事》中记载,则是:
“迤试灯,谓之‘预赏'。一入新正,灯火日盛。”
“迤”是连续不断的意思。也就是说,南宋时的御街上,一进入腊月,便不停地试灯,再加上舞队表演。于是,在天气晴暖的夜晚,人们便多了一个好去处:
那就是呼朋唤友,一起去游御街,提前赏一番元宵节。
由此可见,什么才叫过年?
实际上,过得就是一个人情味。不是说跟物质这些东西,完全就没有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只是物质。
大家说,难道不是这样吗?
浅眠之星图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