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本姓袁,据传是三国时期袁槐那一脉的,不过历经多次战乱和搬迁,家谱已经遗失,不可考了。
清朝末年,袁氏祖上在山西开票号,由于官府及当地官员强行借贷后赖账不还款导致没落,父亲的爷爷的爷爷被迫无奈迁居兰考(原兰封县)何寨定居,据说老太爷为人谦和守礼略古板,育有一子。
有一次村内一王氏族人赌博输红了眼要卖老婆,被老太爷劝阻而引发口角,王氏赌徒便纠集族人将孤门独户的老太爷给打了。因劝人向善受欺的老太爷气不过,就告官了,双方各使银钱求告,一户毕竟抵不过一族的家底,官司竟然输了,须向王氏赌徒赔礼道歉。
亏死事小面子事大的时代,老太爷留下一句“冤死不见官,亏死不进衙”的祖训后,在衙门口碰柱而死。
告官送礼后所剩不多的钱财,也随着老太爷的葬礼而用的一干二净,可怜留下这孤苦无依的孤儿寡母守着几亩薄田,孤苦度日,到得孩子成家后,一家人男耕女织勤俭持家,慢慢地也购买得30亩良田,过上了“30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的殷实生活。
说着时间就来到了民国期间,随着三个儿子的逐渐长大,整个家庭也显得蒸蒸日上,生机勃勃。
据说三兄弟中大爷急公好义素有侠风,十三岁开始混迹乡里,与四邻八乡的好汉及各路的土匪老抬都有往来,到后来好汉间起了龌龊,也会请大爷摆酒说和平息事端。二爷身体孱弱,整日读书不问家事;三爷年龄还小。
民国八年,得着个机会,大爷通过土匪把王姓赌徒一家几口绑了票,没要赎金直接给撕了票,就留下寡妇带着遗腹子改嫁旁门了。算是给老太爷报了血仇。
日子慢慢地过着,几家兴旺几家愁,后来何寨大族得罪官府遭了难,举族搬走了,家里就节衣缩食买下来他们100亩良田。成为了十里八村有名的不大不小的地主了。
据说那时妇女纺花织布喂猪养鸡,子时前是不能休息的,男的白天田间劳作晚间养马喂牛修补农具制作家私也是没得闲。卖布卖鸡蛋卖猪卖粮食慢慢攒钱,盖起了几进深的大院子,还雇了长短工的几个伙计。
那时候二三十口子人吃饭,吃面条都是东家先盛然后是伙计们,到了妇女的时候往往就剩下些汤汤水水了。所以所谓的殷实之家也就是表面看起来的风光罢了。家私都是长期省吃俭用吃苦耐劳慢慢积攒下来的。
到后来日本人打过来的时候可就苦了,日本人来了要吃喝征粮,政府军到了要曲意逢迎,偶尔还要偷偷地给我军送些物资。再加上多如牛毛的有着几杆枪就敢树山头叫司令的土匪绺子,打日本的投日本的祸害乡里的,一时间没了分寸,谁来了都得好好招待,轻易不敢得罪。
总归是过得愁肠百结苦不堪言,还好有大爷急公好义的名气和各路好汉的照扶,没有出现破家或绑票的结局,所以爷几个也没人有无产者投军吃粮的那般果决。
民国三十三年年初,老爷子没等到日本投降,就在担惊受怕中愁肠百结的故去了。大爷掌了家。终于熬到日本人投降,一家人都松了口气。
可接下来几年一系列的事情,却将这个家拖进了可怕的无尽深渊。
我一定会怂到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