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
出师祭祀军队出征,有天子亲征与命将出征之不同,二者礼数规格也有不同。
军队出征前有许多祭祀活动,主要是祭天、祭地、告庙和祭军神。
出征前祭天叫类祭,在郊外以柴燔燎牲、币等,把即将征伐之事报告上帝,表示恭行天罚,以上帝的名义去惩罚敌人。
古代干支纪日有刚日、柔日之分,甲、丙、戊、庚、壬为刚日,刚日属阳,外事须用刚日。类祭即在刚
日举行,但具体的日子则要通过占卜择定。
出征前祭地叫宜社。社是土地神。征伐敌人是为了保卫国土,所以叫“宜”。
后代多将祭社(狭义指本国的土地神)、祭地(地是与天相对而言的大地之神)、祭山川湖海同时举行。祭社仍以在坎中瘗埋玉币牲犊为礼。
出征前告庙叫造祢。造就是告祭的意思,祢本是考庙,但后代都告祭于太庙,并不限于父庙。告庙有受命于祖的象征意义。
祭军神、军旗称为“祃(mà)祭”。
军神,一说是轩辕黄帝,一说是蚩尤。
祭祀时要杀牲,以牲血涂军旗、战鼓,叫做衅旗鼓。军中大旗叫“牙旗”,古有“牙旗者将军之精,一军之形候”的说法。(18)祃祭后代也称为“祃牙”,
就是祭牙旗。东汉以后,出征前常有“建牙”仪式,把大旗树起来,然后“祃牙”。不少著名的文人,如陈子昂、柳宗元等写过《祭牙文》、《祃牙文》。
唐宋后,礼书说天子有六军,实行六纛之制。即一军有一旗。于是,祃祭既要祭牙旗,也要祭六纛,建坛位,张帷幄,设旗、纛神位,掘坎埋瘗,礼仪也更趋复杂。
祃祭本来已含有“祠五兵”的意义,但后来兵器的种类不断发展,兵器和主管神的祭祀也逐渐增加。
军队出征除了一些祭祀仪式外,往往还会有誓师典礼。一般是天子或三军主帅将此次出征的目的和意义告知众将士。同时还会揭露敌人的罪恶,强调纪律与作风,也算是战前动员会和军纪教育。《尚书》所载《甘誓》、《汤誓》、《牧誓》等,都是上古时期夏启、商汤、周武王三人的誓师之辞。
这个誓词我文笔不行,咱就不把它写出来了,省的尴尬!
李世民忙碌完出师祭祀之后。
再次的站在了这个祭祀台前开口说道。
“李靖上前听封!”
“臣李靖叩见陛下!”
“现册封李靖为兵马大元帅,统领10万大军,望李元帅找日踏破突厥,早日凯旋归来。”
在一旁的宦官手捧一个大红色的托盘,李世民从上面拿起一个鱼符交给了李靖,李靖双手接过,恭敬的说道。
“臣,领旨!谢恩!臣一定不负陛下的重托,早日拿上突厥!”
李世民看着李靖点了点头。
“程咬金上前听封!”
“臣,叩见陛下!”
“现封程咬金为兵马副元帅,煎饼,粮草运输官!”
李世民继续从那个托盘上面拿下另外的一个鱼符交给了程咬金。
“臣,领旨!谢恩!”
剩下的那些先锋官,八校尉,等等的那些官职我就不一一述说了,在这里先说明一下,为什么是鱼符而不是虎符呢,因为唐朝惧虎,所以大多都是鱼符或者兔符。
最后10万大军在李世民点燃了那个黄铜鼎后完成了点将以及祭天之后十万大军开拔突厥。
大唐开局富可敌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