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仙又在《黄帝内经》石刻前端坐了五日,然后又坐向了《清净经》的石刻前。
《清净经》很高深,若能真悟,即能得道,传说为西王母口口相传,不记文字。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儿,我看你在反复在念这些,可悟得了什么?”道长在王仙旁边,睁开眼睛说道。
王仙道:“师父,众生不得道,为有妄心,有妄心,而有烦恼。妄心,就是贪求之心,贪求心重,而有求不得的诸多烦恼,放下贪求之妄心,烦恼自除,而道自得。就是经中所说: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修禅定不能修死定,动静皆禅。”
“嗯,不错,你理解的很好。妄心本来是真心,但是太过贪求,而失去真心。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物,物而无物。心无其心,一切心,所观,不过是真心的影子,要找到真心,要摒息诸缘,不假外求,才能找到真心。”道长说完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外观其物,物而无物。其实一切外物,一切心所观诸物,无非都是心,一切心所观,都是观得心的影子,其实外而无物,一切只有心,也即是存在即感知是也。不知外物是心感知的影子,就连内心的思维,也只是真心所观得的影子,一切都是心外作用。妄心顿歇,即是真心。就如《金刚经》云: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因为,相无非心,相无非性,性就是心的意思。”道长说完,就看向王仙,等着为他解惑。
“那师父,《金刚经》里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是说无相的吗?”王仙问道。
“对,确实是无相,因为一切都是心嘛。也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道长说道。
“那师父,是不是可以说,性相本一,性相不二。”王仙问。
“确实是这样,性相不二。”道长道。
“性相不二!性相一如!”王仙脱口而出。
“对,就是这样。知道了相本是性,就打破了心和相的壁垒,就不再为外物所迷,一切都回归到对心的看护,就不再执着于外物,这就是明心见性。”道长说着,又说道:性是能,相是所,性相一如,能所双亡。能而沉寂,始得道生。
“能所双亡?师父,这太深奥了。”王仙说道。
“能所双亡,就是性无其性,所无其所,能所寂静,本然道生,就是见道了。”道长说着,又说道:“能所双亡,不是那么容易证得的,只有内观其心,外观其所,才能证得,你要有念佛的功夫,达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的境界,能所顿歇,就能证得能所双亡。”
“师父,还要念佛啊?”王仙道。
“那当然。”道长说道。
修真小子修真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