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初四。
又是一年的秋高气爽,如同当年坤宁宫前,枫落满地,火红的枫叶,不知烧红了谁的心?
五月,皇帝巡幸塞外。
太子、长子、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子随驾。
巡幸期间,发生了几件事,促使皇帝与太子矛盾激化:大阿哥胤禔等皇子向皇帝报告太子的许多不良表现。
比如说:他暴戾不仁,恣行捶挞诸王、贝勒、大臣,以至兵丁“鲜不遭其荼毒”,还有截留蒙古贡品,甚至放纵奶妈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敲诈勒索属下等。
种种不仁的表现,都令老皇帝非常不满。这些,很多是不实之辞,但是皇帝出奇般的深信不疑。
最重要的是,皇帝不是全为太子的暴行气恼,而是极其,不满太子的越位处事。
他认为太子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九月初四,胤祄一死,皇帝与太子矛盾一触即发,于塞外返京途中,太子最终被废。
布尔哈苏台行宫,据说那一天本是阳光明媚,然忽降红雨,整整下了一天一夜,不知是在为谁喊冤?
清晨,晴空万里。
皇帝召诸王、大臣、侍卫,文武官员等齐集行宫前。
太子却是孤傲的跪着,听他老子皇帝卖惨。
洋洋洒洒的一堆罪过,其实都是信则有,不信则无。
“恳请皇上收回成命。”张英第一个跪地为太子求情,“殿下自幼,便是个好孩子,绝非不忠不孝之人,奶公行事太子如何能顾所全?十八皇子患病,太子定是痛在其心。”
“恳请皇上收回成命。”陈廷敬第二个跪地为太子求情,“殿下行事,素来光明磊落,为人温和宽仁,诸皇子所书皆为不实,其中必有缘由,帐外窥视未必就是太子所做。”
两人认为皇帝废储太儿戏,他们都曾做过太子的老师。
尤其是张英,幼年的胤礽,可以说是他教习长大的,小太子对他家六尺巷之事,不过稚龄便甚为敬佩。
他六十大寿时,夫人计划专门雇一个戏班子唱一场堂会,并设宴款待那些前来贺寿的亲朋好友。
张英得知后,坚决不同意,他劝说夫人放弃这一计划,并用这笔钱做成了100件丝绵衣裤,施舍给行走在路上的穷人们。
太子那时正年少气盛,但是却深知民间疾苦,本来为他祝寿,听闻此事亦拿出自己的贴身玉佩。
说是自幼皇帝赏给他的,虽说很是贵重,救不得几个人,也可当了,救济路人,正好为老师积德行善。
这样的孩子,怎会不忠不孝?
明明就是,千年难得一见,更何况还是出生在满洲皇室,恶习之家,天下谁人不知诸皇子皆有恶习,然太子却甚明事理。
“恳请皇上收回成命。”
两位汉官都如此气节,于是众满汉官员皆跪地求情。
面对如此排山倒海之势,皇帝仍一意孤行,铁了心就是要废太子,任谁也劝谏不了。
“老师,这是我父子家事,两位老师不必太过担心,胤礽多谢了,若有来世定还大恩。”太子却跪拜回礼,他不想别人因他,再被皇帝降罪。
“殿下……”
“殿下……”
张英和陈廷敬几乎异口同声,两人却是真心为他。
“陈老师,快起。”太子见二人固执便起身扶起他,“胤礽不值您如此。”
接着又扶起张英,“张老师,快起,胤礽听闻您老近来染疾,应该好好养病才是,不该为了学生如此劳累。”
康熙后宫:流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