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祠殿源自唐德宗的昭德皇后,据《宋会要辑稿‧礼一○/后妃庙》记载“政和四年七月三日,礼部、太常寺言:「………臣等窃考礼经,宗庙谓之庙,使人朝焉;陵墓谓之墓,使人慕焉。宗庙、陵墓,礼意不同,三代之制,未有即陵以为庙者。唯唐贞元间昭德皇后王氏既葬,德宗不欲立庙,就陵建殿奉安神主。……」德宗虽不想祔庙,单独祭祀,但因礼数齐全,而被迫祔。赵匡胤有德宗的前车之鉴,而不得不将礼数一并省去。后来仁宗的温成皇后,徽宗的明达皇后,这些盛宠级的后妃也一一效仿。
“不设牙盤祭器,惟常食祭奠。”更是侍死如生,长编里有这麼一段记载“先是,上入太庙,见其所陈籩豆簠簋,问曰:「此何等物也?」左右以礼器对。上曰:「吾祖宗宁识此?」亟命撤去,进常膳如平生。既而曰:「古礼亦不可废也。」命复设之。”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开宝元年(戊辰,968))长编中有记载的飨太庙始于乾德元年十一月。赵匡胤在飨太庙的时候亲眼见到了,才想到“「吾祖宗宁识此?」亟命撤去,进常膳如平生。”而他在建隆三年追册当时并未亲见,即特意下此诏,可见心细如发,待其情意这深厚。
无奈的迁葬
由于贺氏是追册的皇后,而“追尊皇后,尽管出于各种复杂的原因,但追尊以后却使一些生前并不具备此尊崇地位者从名义上享有了皇后之号,由此历代对此颇有异议”(《谥法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汪受宽著,页82),五代至宋的异议就在于:以生前地位的高低来定尊卑。也正因为追册与册立的天渊之别,不仅体现在由于生前并无此尊崇地位却拥有皇后名号而产生的异议,更有甚者还不能袝葬帝陵。(皇后死后一般袝葬其夫陵墓,没有皇后单独的陵号。但有时,皇后之号为追尊,不能袝葬帝陵,单独安葬就有自己的陵号了。(汪受宽著《谥法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版,页74)贺氏的葬制才会低于正式册立的王氏,在别庙中的地位也处于次位,甚至宋氏也差点在她之上。这一点宋会要记载得很明确。为此当年做出这一提议的太常博士和岘于太祖一朝最高只做到七品官。赵匡胤为了不委屈这位结发妻子,亲自下敕,让其与正式册立的皇后同时祔庙,并且想迁葬当新葬办,给她造虞主,却被太常礼院回绝了,说只能“于葬所西南设一虞祭”,于是,诡异的事情发生了,贺氏祔葬的永安陵的下宫,恰好就在她的西南方。而按照传统,下宫只能放在主陵的西南方。整个北宋皇陵,只有贺氏的陵寝在建的时候就如此安排。
多余的谥册与哀册
不了解追封情况的话,都会认为她上谥迟了一年,实际上,她追册当年就已经上谥
镖师的掌上明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