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本名赵德昌,改名赵元休、赵元侃 [2-3] 。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 [1] 。
英俊聪睿,姿表特异,得到宋太祖的喜爱。宋太宗即位,曾任检校太保、开封府尹、同平章事,受封韩王、襄王和寿王。至道元年(995年),册立为太子,改名赵恒。至道三年(997年),即位为帝 [4] ,任用李沆、吕端等为相,勤于政事,促成“咸平之治”。景德元年(1004年),在主战派宰相寇准的劝说下,御驾亲征,挫败辽军于澶渊,达成“澶渊之盟”,实现宋辽百年和平。 在位后期,身患头风,任用王钦若、丁谓为相,支持刘皇后听政。沉溺于封禅之事,广建宫观,劳民伤财,导致社会矛盾加深。乾兴元年(1022年),赵恒驾崩于延庆殿,享年五十五岁, [5] 累谥“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安葬于永定陵。
赵恒爱好文学,擅长书法,《励学篇》包含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6] 。著有《御制集》三百卷传世,今仅存《玉京集》六卷,《全宋诗》录有其诗。
乾德六年(968年)十二月二日(12月23日),赵恒生于东京开封府第,是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与楚王赵元佐为同母兄弟,初名赵德昌。他幼时英睿,姿表特异。与诸王嬉戏时,喜欢作战阵之状,自称“元帅”。宋太祖喜爱赵恒,将他养在宫中 [1] 。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被授为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韩王,并改名赵元休。 [2] 雍熙三年(986年)七月,改名赵元侃。 [3]
端拱元年(988年),封襄王。 [8] 淳化五年(994年)九月,进封寿王,加检校太傅、开封府尹。 [9] 开封府政事纷繁,赵恒留心狱讼,裁决轻重,没有不为众人称快的。所以开封的监狱多次空闲,太宗多次下诏褒奖他。 [10]
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赵恒,仍兼开封府尹 [11] 。赵恒既非太宗的长子,也不是皇后所生,原本是轮不上他继位的。但其长兄赵元佐因叔父赵廷美之死发疯、二哥赵元僖无疾暴死,他才有幸成为太子。
按照惯例,作为皇太子,赵恒在上殿时的位次在宰相之上,东宫僚属称臣,赵恒都推让不接受。看到辅导自己的太子宾客李至、李沆,他一定先行拜礼,迎来送往都要到宫门外的台阶。 [12]
登基为帝
至道三年(997年)三月,太宗驾崩。太宗驾崩后,赵恒遭遇了由太监王继恩和李皇后(明德皇后)共同谋划的宫廷政变,宰相吕端一力挫败政变,于同月扶立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次年,改年号为“咸平” [4] 。
镖师的掌上明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