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恩寺
永乐十年(1412),朱棣下令在南京开工建造气势恢宏的大报恩寺,先后动用10万工役,耗费巨资,历时19年建成。大报恩寺为明初“金陵三大刹”之一,华丽精美的大报恩寺琉璃塔呈九层八面,高约32.9丈(一说约24.6丈),明末文人张岱称其为“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 [205] 根据《明太宗实录》中的记载,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因天禧寺的重建将要完工,朱棣正式赐名“大报恩寺”,并亲自撰写了碑文。清末太平天国战争中,大报恩寺毁于战火,现存琉璃拱门构件,藏于南京博物院。 [205-206]
营建北京
永乐四年( 1406 年) 五月,朱棣开始营建北京,北京的营建工程主要分为内城、皇城和紫禁城。 [61] 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紫禁城(即如今的故宫博物院)竣工 [203] ,永乐十九年( 1421年) ,朱棣宣布正式迁都北京 。从此,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今天北京紫禁城的规模就是当时奠定的,整个北京城布局严谨,极为壮丽,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筑史上的杰作。 [193] 北京新都城的建筑物在“规制”上遵循南京,是汉族政权的文化延续,除此之外,从拱卫京师的塞上长城,到富丽堂皇的紫禁城,以及南北贯穿、左右对称的“中轴线”,北京在整体风貌上与因势就形、自然布局的南京有了很大的区别。 [204]
南修武当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后,成功地登基为帝,他认为是真武大帝保佑了他。于是开始史无前例地大修武当,费时十二年之久,在武当山建成了9宫8观,72岩庙等33处大型建筑群。建筑面积达160万平方米,还修成39座桥梁,12座亭台, 形成了明代诗人洪翼圣所说的“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光,林岫回环画境中”的宏伟景象。此外,还铺砌了全山的石道,使整个武当山成为一座真武道场。据说当年武当山最鼎盛时,道士曾达到2万之众。道观殿阁与山色风光浑然一体, 使武当山成为一片幽深神奇的道教世界。在中国众多的名山之中,如此大规模地规划和建造雄伟的建筑群,除武当外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 [171]
天津建城
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明朝政府设天津卫,天津正式筑城。 [207] 相传,朱棣为了纪念“靖难之役”的胜利,而赐此地名为“天津”,意谓“天子经由之渡口”。 [122] 20世纪60年代初,在南门外大街发现了一座明代嘉靖年间所立的名为《修建三官庙碑》的石碑,记载:“夫天津小直沽之地,古斥卤之区也。我朝成祖文皇帝,入靖内难,圣驾尝由此渡沧州,因赐名曰天津,筑城凿池,而三卫所立焉。”此碑详述了天津赐名、筑城、设卫之经过,也证实了史料的说法。 [122]
夫君是山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