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图使用反间计来离间朱高炽父子二人的关系,并故意将此事广为张扬。留守北平的宦官遂将此事火速通知南下河北、山东一带的燕王朱棣,称朱高炽与建文帝通谋,建文帝的使节已到达北平。正当朱棣将信将疑的时候,朱高炽却派人将未拆封的信件及使臣绑缚朱棣军前,以实际行动打消了朱棣的疑虑。朱棣即位后,以北平为北京,仍名朱高炽镇守。 [18]
朱高炽在早年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儒术研究上,并接受他父亲挑选的学者的指导。他们之中有杨士奇、杨荣、杨溥和黄淮等人,他们都培植了与他的友谊,并在他登基后担任了重要的行政职务。 [6]
立储争端
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在朝廷中讨论立储君问题。当时朝中一批跟随朱棣征战的武将怀着政治投机的态度,见靖难之役中朱高煦立下了赫赫战功,朱棣对其十分喜爱,若被立为太子,军事勋贵集团可能获利更多。因而以淇国公丘福、驸马永春侯王宁为首的靖难之役将领纷纷上书,要求将二皇子朱高煦立为太子。在这批武将的簇拥之下,朱棣对于立朱高炽为太子的决心有所动摇。此时兵部尚书金忠反对立朱高煦为皇太子,并在朱棣面前“历数古嫡警事”,劝说朱棣还是立朱高炽为好。 [25] 明成祖又寻求朝臣解缙、黄淮和尹昌隆三人的意见,他们三人都一致支持金忠的看法。黄淮和尹昌隆都主张“立嫡以长”,当朱棣征求解缙意见时,解缙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后来又强调“好圣孙!”来打动喜爱孙子朱瞻基的朱棣。 [33] 二月,朱棣遣隆平侯张信、驸马永春侯王宁召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兄弟三人到南京,"册立世子高炽为皇太子; [19] 封第二子高煦为汉王;第三子高燧为赵王。并授朱高炽金册、金宝。
朱高炽虽然被正式立为皇太子,但是朱高煦、朱高燧两人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依然和围绕在他们周围的政治力量寻求机会夺取皇太子之位。 [31] 朱棣注意到朱高煦的情绪,将其其汉王封国设置于云南。为此朱高煦十分不满,多次公开称“我何罪,斥我万里?”朱高煦又以李世民自比,请求天策卫为护卫,并称“唐太宗天策上将,吾得之岂偶然?”,“我英勇,岂不类秦王世民乎?”这些嚣张的言论虽然一时间激起了明成祖朱棣的反感,但出于对其溺爱,并未加以深究。 [26] 同时,赵王朱高燧也多行不法之事,幸有太子朱高炽在朱棣面前解围,才得以幸免。 [32]
当时太子虽立,朱高炽表现并不令朱棣满意。此时朱高煦更受隆宠,礼秩超过了嫡亲标准。解缙上疏劝阻朱棣说:“启争也,不可。”朱棣随即大怒,称解缙是在离间骨肉,对解缙很有意见。 [13]
夫君是山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