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妻】
【孝哲毅皇后】
【阿鲁特氏】
身份: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嫡妻
民族:蒙古族(蒙古正蓝旗→满洲镶黄旗)
位份:皇后
出生日期:1854年7月25日
逝世日期:1875年3月27日
谥号: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
基本介绍: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同治帝的元配皇后,蒙古正蓝旗人(后抬入满洲镶黄旗)
清朝第四位从大清门抬进紫禁城的皇后,封三等承恩公、户部尚书崇绮之女,大学士赛尚阿孙女
咸丰四年七月初一日生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选秀女时指立为皇后
同年九月十四日,行册立礼
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子刻,入宫合卺
同治十三年穆宗驾崩后,同年十二月德宗光绪帝即位,奉两宫皇太后命,尊为嘉顺皇后
光绪元年二月二十日寅时崩于储秀宫,享年二十二岁,葬于惠陵
全谥曰: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
入宫背景
穆宗朝的宫廷主要是围绕着两宫太后,即“东太后”慈安太后(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和“西太后”慈禧太后(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所展开的
在穆宗的选后问题上,也可以看出两宫太后的暗自角力
孝哲毅皇后的外祖母即郑亲王端华嫡福晋钮祜禄氏是孝贞显皇后(慈安太后)的亲姑姑,所以孝哲毅皇后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
因此,最终选出的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是慈安太后所支持的
但是随着穆宗的早逝,孝哲毅皇后也随之去世,终究还是又“洗牌”了一次
家族背景
孝哲毅皇后出身正蓝旗蒙古阿鲁特氏
这支阿鲁特氏在正蓝旗蒙古旗分内原本地位不高,其入旗始祖名伯尔特依,从伯尔特依往下五代均为白身,到了这个家族的第七代,有一位名叫景辉的在嘉庆七年考中翻译举人,做到四品道员,跻身官宦人家之列
景辉有两个儿子,都考上了翻译举人,还分别是嘉庆二十一年和道光五年的翻译解元,这两代举人就给家族定下来所谓科举世家的基础。尤其是,兄弟里的哥哥名叫赛尚阿,让阿鲁特氏家族走向了第一个短暂的高峰
阿鲁特•赛尚阿在嘉庆二十一年由翻译解元挑笔帖式入仕,道光年间历任侍郎,尚书,入军机处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受到重视,任协办大学士,是当时的清朝中央重臣,十分得势。但是好景不长
咸丰元年赛尚阿升任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受命镇压太平军,却在咸丰二年失败而归
咸丰帝大怒,将赛尚阿革职抄家,本人发往军台效力,三子均褫职
咸丰十年,清廷将赛尚阿释放回京,任其为副都统,但是不久就因为赛尚阿老病而免职。不过此时六十七岁的赛尚阿身体还算不错,归家之后颐养天年,后来在光绪元年以八十二岁的高龄故去
赛尚阿生有数个子女,其中第一子崇绪任云麾使,第二子崇熙后来任伊犁领队大臣而死于国难,第三子即是崇绮
崇绮生于道光九年,在道光二十九年时考中举人入仕,本来已经做到了六品主事,却因为其父赛尚阿在咸丰二年的罪而被褫职,官途履历只能从头再来
这段时间内,崇绮一边闭门读书,一边慢慢再当差,等到同治三年他参加会试的时候,已经是工部额外主事的官职了
结果崇绮在这一年意外的中了状元,破了满汉同科时“满不点元”的旧例,成了二百年来清代唯一一位旗人状元
选秀经历
根据清人笔记的说法,孝哲毅皇后的后位似乎是“早定”的,其中有两个原因:
其一,其父是状元公。根据民间的说法,状元公的女儿入宫当娘娘,是一种特别推崇的理想组合,这也在清人笔记中有反应,当时北京有一些人猜测状元公崇绮的女儿参加选秀会被选为皇后
其二,孝哲毅皇后的生母是郑亲王端华的第二女。郑亲王端华是清文宗咸丰帝留下的赞襄政务王大臣,即所谓顾命八大臣之一,在辛酉政变中被赐死,这种罪人之女所生本来算不得是优势,但是郑亲王端华的嫡福晋钮祜禄氏,却是孝贞显皇后(慈安太后)的亲姑姑,孝哲毅皇后也就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
按照通说,在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这一天的选秀中,慈安太后是支持自己的这位姑表外甥女的,而慈禧太后或许是因为憎恶郑亲王一门的关系,所以支持的是名门富察氏之女,与慈安太后针锋相对
具体的选秀过程,如今没有公开相关档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最终穆宗选择了阿鲁特氏,也就是孝哲毅皇后,同时还选了一妃二嫔一贵人,构成了穆宗后宫的“五人组”
宫内生活
孝哲毅皇后在同治十一年九月入宫,刚度过了两年,穆宗就在同治十三年年底突发天花,十二月初五日便宾天。之后未满百日,孝哲毅皇后便随之而去
根据一般的说法,认为孝哲毅皇后在宫廷的生活并不快乐,并且和慈禧太后关系极差。如果选秀时两位太后的矛盾是事实的话,那么孝哲毅皇后入宫后的生活应该是夹在两宫太后之间,可想而知的,其压力应该是非常的大
虽然没有相关档案证明慈禧太后和孝哲毅皇后的矛盾,但是几乎所有可查的旗人世家后裔的口述中都提到了这一点
有的野史提到,慈禧太后和孝哲毅皇后的矛盾十分严重,以至于孝哲毅皇后说出“自己是大清门内抬进来的”话
而在惇王府后裔的口述中提到,“大清门内抬进来”这话是惇亲王奕誴跟慈禧太后说的。这位惇亲王奕誴性格直率,很不受慈禧太后喜欢
据说一次慈禧太后跟奕誴埋怨儿媳妇不听管教,想要废掉这个儿媳妇,而奕誴就直白的说,“想要废从大清门抬进来的,必须也要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才行”
总之,无论如何,她们两位的关系大概是不好的
孝哲毅皇后出身科举世家,而且门风刚烈,应该不是民间所谓低眉顺眼之辈,再参考慈禧太后之性格,恐怕二人应该有相当的矛盾
去世过程
穆宗宾天的七十四天之后孝哲毅皇后便去世,帝后接连去世,当时认为是十分不吉利的事情。对于孝哲毅皇后的死,一般有两种推论,一种认为是被慈禧太后逼死的,另一种认为是纯粹的自杀事件
孝哲毅皇后和慈禧太后不和应是事实,但是慈禧太后不至于会逼迫孝哲毅皇后致死,而孝哲毅皇后当时处境的确尴尬,有可能是自杀的
首先开列《清实录•德宗实录》的记载,两宫太后、光绪帝和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的互动:
正月二十日,光绪在太和殿即位后,前往两宫太后处行礼,之后至储秀宫嘉顺皇后前行礼
二月十八日,上侍慈安端裕康庆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幸储秀宫,视嘉顺皇后疾
二月十九日,上侍慈安端裕康庆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幸储秀宫,视嘉顺皇后疾。申刻,复侍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视嘉顺皇后疾
二月二十日,寅时,嘉顺皇后崩于储秀宫
死因分析
其一。有人认为,最后一次看病是慈禧太后去的,就在这次下了毒手
而根据《清实录•德宗实录》,嘉顺皇后在十八日病情已经比较沉重了,故而需要光绪帝和两宫太后都去视疾的地步。十九日申时虽然慈安太后未去,是德宗和慈禧太后一起去的,这种重要的活动都记录到了实录当中,下毒手的说法过于想当然
其二。认为慈禧太后逼迫孝哲毅皇后致死,忽视了当时尚有慈安太后在世的事实。若慈禧太后逼迫孝哲毅皇后自戕,那么慈安太后不会对此置若罔闻。而且有慈安太后在,慈禧太后不会做出太出格的事情
其三。德宗光绪帝当时已经入宫,并且尊孝哲毅皇后为嘉顺皇后,名分已定,无可更改。故而孝哲毅皇后对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没有任何影响,慈禧太后没有必要去逼死她
其四。有野史说,在穆宗宾天时,孝哲毅皇后身怀龙种,所以慈禧太后迫不及待的要逼死她。以如今的清朝医案记录而言,没有发现孝哲毅皇后有孕的记载,而且清代后宫制度规定,一旦查出后宫有孕,便要有一系列相应的重点保护措施,不会毫无记载
其五。以儒家传统宗法思维的角度而言,孝哲毅皇后一定希望为穆宗立嗣,而不是让德宗入宫。而因为当时皇族近派宗支的情况,无可奈何让德宗入宫,孝哲毅皇后成为了寡嫂,不但失去政治立足点,又没有后嗣,对未来可能产生悲观情绪
其六。研究历史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大环境。明清时期推崇节妇,而阿鲁特氏一门以科举知名,饱读经典,对于“妇节”更为推崇。阿鲁特氏家中也原有节妇的传统,孝哲毅皇后的姑祖母、姑母里都出过节妇,再参考崇绮一门后来庚子殉难的情形,可以认为有殉死的刚烈门风影响
《翁同龢日记》中也提到,嘉顺皇后卧疾已久,今益剧矣,可知孝哲毅皇后的去世是一个阶段性的结果。清代官方则称“痛经大行皇帝龙驭上宾,毁伤过甚,遂抱沉疴”
孝哲毅皇后去世之后,两宫太后评价其“孝敬性成,温恭夙著”“淑慎柔嘉,壸仪足式,侍奉两宫,孝敬无违”按照惯例给予谥号为孝哲毅皇后
陵寝
孝哲毅皇后死后,因同治帝的惠陵刚刚择吉营建,所以她和同治帝的梓宫暂安于清东陵的隆福寺
光绪元年九月十八日,光绪帝奉慈禧皇太后亲自护送梓宫到东陵隆福寺,在那里停放了三年半
按照封建社会的国家定制,新皇帝即位后,就应该卜择万年吉地,营建陵寝
可是同治皇帝在位13年,生前孝哲毅皇后与同治皇帝合葬的惠陵始终未提及陵寝之事
同治帝驾崩时年仅19岁,急待入葬,两宫太后不得不派大臣在东陵和西陵为同治帝选择陵址
相度大臣带着风水官在两个多月里踏遍了东陵、西陵的山山水水,经过反复比较、筛选,最后认为东陵的双山峪和西陵的九龙峪风水最好
东陵的双山峪龙气舒展,堂局宽平,罗城周密,屏障全备。
后有大山以为靠,前有金星山以为照。金星山之两旁更有万福山朝于左,象山立于右,是真上吉之地
光绪元年二月二十三日,慈禧召见了相度大臣,慈禧详细询问了相度陵址的情况,由恭亲王奕訢做了回奏,最后集中在是用东陵的双山峪,还是用西陵的九龙峪这个焦点上
慈禧征询相度大臣们的意见,奕訢回奏说:以理,则九龙峪固佳;以情,则臣惠陵前景下不敢言
明显流露出应选用双山峪的意向
奕訢所说的理,是指乾隆帝规定的昭穆相建制度
按照这个制度,咸丰帝已葬在东陵,同治帝就应葬在西陵
奕訢所说的情是指父子之情、母子之情。咸丰帝的定陵和慈禧的菩陀峪定东陵都建在了东陵,如果顾此之情,使娇儿长倚膝下,同治帝就应葬在东陵
奕訢非常圆滑,善于词令。他明明倾向于选用双山峪,却说臣不敢言,意在让慈禧自己作决定,自己免担破坏昭穆相建制度的罪名
慈禧是何等精明之人,立时就明白了奕䜣的心思,当即决定将东陵的双山峪定为惠陵陵址。任命醇亲王奕譞、左都御史魁龄、户部侍郎荣禄、署理工部侍郎翁同龢为承修大臣,于光绪元年三月十二日午时破土,八月初三日午时兴工,经过三年紧张施工,到光绪四年九月,惠陵、惠妃园寝及礼部、八旗、内务府衙署、营房等工一律告竣
惠陵规制虽然逊于以往清帝陵,但其木料均为坚硬名贵的梴楠木,因此惠陵素有铜梁铁柱之称
入葬
经钦天监择吉,定于光绪五年三月二十六日同治帝、孝哲毅皇后入葬惠陵地宫
三月二十一日,光绪帝奉两宫皇太后由京启銮,去清东陵参加同治帝、后的奉安大典
二十三日到达东陵的隆福寺,并住在了那里
二十四日辰刻,同治帝梓宫和孝哲毅皇后的梓宫从隆福寺暂安处奉移惠陵
光绪帝跪送后,由间道至惠陵,敬视方城、明楼、地宫后,于申刻跪迎同治帝、孝哲毅皇后梓宫到惠陵,两具梓宫均停放在隆恩殿内
三月二十五日,光绪帝在同治帝、后的梓宫前行迁奠礼后,奉移两梓宫于方城前芦殿内,安奉在龙车上
二十六日卯刻,孝哲毅皇后梓宫随同治帝的梓宫葬入地宫
同治帝的梓宫安奉在棺床正中,孝哲毅皇后梓宫安奉在同治帝左(东)旁,均棺头朝北,棺尾朝南
同治帝、孝哲毅皇后的谥册、谥宝于梓宫入葬前安放在地宫左右册宝石座上
众大臣退出地宫后,敦宜皇贵妃(即慧妃富察氏)等进地宫敬视同治帝和孝哲毅皇后梓宫。随敦宜皇贵妃进入地宫的有瑜妃赫舍里氏、珣妃阿鲁特氏、瑨嫔西林觉罗氏,她们与同治帝和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作最后的诀别
同治帝的这4位遗孀,当同治帝驾崩时,年龄最大的瑜妃19岁,年龄最小的皇贵妃富察氏(慧妃)才16岁,刚刚进入花季妙龄就开始了数十年的漫长的寡居生活。敦宜皇贵妃等退出地宫后,在石祭台前奠拜如仪,掩闭地宫石门,大葬礼成
被盗
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盗掘了乾隆帝的裕陵地宫和慈禧陵地宫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以后,清东陵地区的一些土匪、不法分子趁时局动荡、政权交替的混乱之机,制造了东陵的第二次大盗案
这次被盗的陵寝有康熙帝的景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和慈安陵(普祥峪定东陵)。被盗陵寝之多,损失之惨,比上次更为严重
据民国三十五年四月二十二日《世界日报》略载:三十四年十二月清三陵被盗,一、同治惠陵,棺两口。一同治,一陪妃,尸体俱面目如生。金棺前供桌上同治翠印一、金表一。棺内外珠宝、玉翠、金属等品,用麻袋装出,再用香炉量分,金子约二十余斤
又据民国三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华北日报》略载:惠陵盗犯供词略称:三十四年十一月间,奉司令命,征集民夫挖掘惠陵,用炸药把石门炸开,第一层有四个架子,分列两旁。一边是皇帝翠印一颗、皇后翠印一颗,一边是书籍及印刷板之类。第二、三层没有东西。第四层有棺两个,用斧锤等将棺劈开,由皇棺内取出半斤重金墨匣一方、重四两金八卦一个、美国赠品四边镶白珠可走半年之金表一个、朝珠白缂各两串、二十四颗的白珠子两串、翠扳指一个、金火盆一个、翠烟袋一支。在后棺内取出凤冠一顶,白玉镯、金镯各一对,翡翠、珍珠、玛瑙及木质朝珠各一串,重三两金九连环一件,凤凰簪子一件,玛瑙扳指、金镶白珠戒指、翠牌各一个,长翠簪一件,其他零星物品无法统计
惠陵被盗后,由于清东陵当时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盗口一直到1952年清东陵成立文物保管所时才堵砌上
皇后册文:
朕惟运协两仪。乾健必资夫坤顺。光昭四表。日升更颂夫月恒。观天道之周行。实邦家之肇庆。爰诹吉日。用制宏章。
咨尔阿鲁特氏。乃翰林院侍讲崇绮之女也。秀衍桂林。瑞徵椒殿。淑身维则。慎德有常。著端范于闺闱。早娴女训。肃庄容于宫壸。允式母仪。
兹仰承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懿旨。以册宝立尔为皇后。
尔其勒俭居先。雍和逮下。徽音丕嗣。内治克襄。夏凊冬温。亲两宫之色笑。陈笾荐豆。佐九庙之馨香。令望式孚。蕃厘永迓。
钦哉。
光绪帝册谥嘉顺皇后为孝哲皇后册文:
臣闻紫宸齐体。玉牀离连星之功。彤管扬芬。坤顺表安贞之德。奉明禋而有恪。令范如存。熙鸿号于无穷。崇仪告备。
钦惟大行嘉顺皇后。性成孝敬。德著温恭。毓瑞高闳。文定重伣天之表。来嫔京室。含章徵应地之符。配皇极以礼肃。奉宸仪而班政。兰掖型垂。愉婉承颜。笃两宫之孝养。仁慈逮下。遇九卿以宽和。俭勤奉上。宫庭式化。恺悌赞垂裳之治。海禹腾欢。珩璜协乾化之隆。方期福履永绥。颂星轩之润饰。何意坤仪云邈遐升。路隔层霄。悲深率土。缅怀令则。长炳耀于寰区。宜受大名。备钦崇之典礼。
谨奉册宝。上尊谥曰。孝哲嘉顺淑慎贤明宪天彰圣毅皇后。于戏。
勒瑶函而纪实。硕德丕昭。荐玉策以申虔。阐扬观于不远。陟降在兹。宝箓常新。与球图而并重。隆名永协。耀金石而流徽。宏启嘉符。茂昌景祚。
谨言。
清宫后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