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刘伯温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
中国民间也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后世之人总喜欢拿他和诸葛亮作比较,其实两人的才能不相上下,但要说成就应该是刘伯温胜之。
朱元璋也曾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只是,子房在帮助刘邦夺得天下之后“急流勇退”,成为“汉初三杰”中唯一善终之人。
而朱元璋口中的“子房”在朱元璋登基后却落个被毒死的悲惨下场。
按照正史所记载,刘伯温是被胡惟庸派人毒死的。
但略一思想我们便会知道,这一切事情的背后其实是有朱元璋的黑手在其中。
那么,辅佐朱元璋建立大业的刘伯温为什么会被朱元璋所杀呢?
党派之争
当有外患时,众人齐心协力、一致对外;当外患平定,内忧便呈现出来。
朱元璋登基后,利用几年时间平定四海,待天下太平之时,内部矛盾便凸显,就是党派之争。
这也似乎已经成为历朝历代中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而在朱元璋麾下的文臣武将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派,一派是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派。
淮西派的人大部分都是出身淮西,也是最早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一群群人,他们都是朱元璋的老乡。
浙东派的人大部分都是出身浙东,他们基本上都是朱元璋发达以后才加入进来的。
其实两个党派的成立与斗争都是朱元璋所默认的,为避免一家独大威胁老朱家的统治,这就是帝王的制衡之术。
只是深陷其中的人却难以再脱身,甚至落得悲惨下场,而刘伯温便是其一。
矛盾激化
两派之间斗争的导火索可以说是一个叫李斌的人。
此人乃是李善长的亲信,因犯了事就被刘伯温抓到。
当时朱元璋因事外出不在朝中,朝中之事以李善长和刘伯温为首。
李斌被抓之后,李善长便去求刘伯温,希望看在自己面子上放李斌一马。
但是刘伯温却不买账,表现的刚正不阿,最后处死了李斌。
两派对垒
李斌事件过去后,李善长仍然心中記恨,便要想法报复刘伯温,至此两派展开对垒。
1、迁都凤阳一事
后来,朱元璋想把国都迁至老家凤阳,刘伯温坚决反对。
李善长抓住此事,发动淮西派众人参了刘伯温一本,朱元璋脑子一热便把刘伯温赶回了老家,后来想通后又把刘伯温叫了回来。
2、择选丞相一事
刘伯温回来后的某一天,朱元璋单独找他谈话,问道如果换掉李善长的话谁可以做丞相。
朱元璋一连问了三个人,刘伯温都说不行,而最后一个人胡惟庸刘伯温更是说其得势之后不容易掌控(后来这事不知怎么就传到了胡惟庸的耳中,使其对刘伯温記恨於心。)。
最后朱元璋问刘伯温自己可不可以做丞相,刘伯温答道:“我这个人当然可以,但是我嫉恶如仇,陛下还是慢慢挑选吧!”
其实当时朱元璋便有废除丞相制的想法,特此询问刘伯温的意见,哪知号称无所不知的刘伯温却给出这样的答复,令朱元璋失望至极也失去了对刘伯温的信任。
或许刘伯温当时只是就事论事,但朱元璋并不会这么想,他会觉得刘伯温是在居功自傲。
终于,洪武三年朱元璋亲自给刘伯温下诏书,让其告老还乡。
不久,胡惟庸当上宰相,因记恨刘伯温说自己坏话便对浙东派进行打压,杨宪更是被其杀掉,从此浙东一派完全失利。
刘伯温身死
刘伯温虽然已经回家养老,但胡惟庸并没有打算就此放过他,向朱元璋告状说刘伯温选的墓地有龙气。
这在古代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朱元璋虽然没有杀掉刘伯温,但也罚光了他的俸禄。
后来,刘伯温离开老家回到京城,准备在朱元璋眼底下了却残生,同时心想:这下你们应该放心了吧。
可惜,这一切都只是他自己的想当然罢了!
洪武八年正月,刘伯温生病,胡惟庸前去探视,并带去了医生给刘伯温开的药。
可是刘伯温吃了之后,病并没有好却更重了,几天后便一命呜呼了。
的确,胡惟庸害死刘伯温有着充分的理由,但要说这事没有朱元璋的默许我是怎么都不信的,你们说呢?
历史探索五千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