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青之连夜拟发了一份公告,要求泉县的木匠,铁匠,只要稍有造船工艺的技师都要到军营报道,为国造船,高级技师还有重金酬谢。
这又可以报国,又可以挣钱的事,搞得整个泉县但凡之前做过跟船挨着边的事的人都跑到军营报道来了,忽压压的一片来了好几百人,好在有十几年打铁经验的苏毅一下子就认出人群当种谁是真正的造船技师,谁是打铁凿钉的帮手。
原来泉县地处海边的原因,大小渔船用船颇多,很多工匠就自己造船,这样时间一久便能保障自给自足,也不需要去外面购船了,而各种往来的大型商船在此处休整时,如果稍有损坏也是找当地的造船师傅前去修补。
一来二去他们对大船的构造也都一清二楚,在修船造船的同时,因为会用到很多铁器,但这些技师是不会自己去打铁的,便找来像苏毅这样的铁匠师傅定制铁器,这也是苏毅认识他们的原因。
宋青之一看苏毅在这方面是个内行轻车熟路,便把造船之事交由他负责。这苏毅虽说在外人面前有几分羞涩,可眼前这些都是老熟人,以前的老主顾,很快就有说有笑的和他们打成一片。
最后和众人一起研讨造战船的方案时,众说纷纭,毕竟大家都没有真正造过战船,只是根据原有的经验,大胆说出自己的构想,这每个人的构想当然不会相同。
讨论良久,天资聪慧的苏毅发现,大家说来说去,总体纲要差不多,只是因为对战船的吃水量不同,以及船只造型,船只内部构造有各自的见解。
于是苏毅便决定造一艘能容纳两百兵士的战船,战船左右能各摆十五门火炮的位置,有了排水量的标准和内部构造的要求,他们再一起研究船只的制作细节就简单多了。
没过几天,这些能工巧匠便画出所有战船的图纸,并把每一艘战船的各个部件,部件的尺寸大小一一详细的标注起来。
最后苏毅便把这些部件按大小材质的不同,分别交由十多个技师负责,让他们各领一队人马制造自己分到的战船部件,加上宋青之手上有大把的现银,缺什么材料立马就能采购到位,这样整个工期被大大的缩短,很快这些大型战船的各个部件被一块一块的运往港口,等待组装。
话说现在的港口,可以说是车水马龙好不热闹,似乎整个泉县人的目光都投到这场变动中来。
一方面是苏老金组织当地老百姓重建港口的队伍,另一方面是苏毅指挥几百个能工巧匠修造战船的队伍,还有宋青之安排保卫港口的军队队伍,往来穿梭在这不大的港口,一下子港口热闹非凡。
就这样足足干了一个月有余,大家总算把所有工作准备到位,随着一声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庆祝,在苏毅的指挥下,五艘巨大的战船成功下水,而在他们身后的港口在苏老金花重金的修复下焕然一新。
这一切都给了泉县老百姓一个暗号,泉县还是很安全的,百姓们因此也更加信赖和拥护苏老金。
而宋青之这边,随着五艘战船的成功下港,他心里是既兴奋,又忧愁,眼下战船是有了,可关键的火炮要上哪里去弄?
原先国家造战船,火炮都是京城督造办提供的,毕竟造这种大型火炮和炮弹,已经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做得了的。
如果是以前,还可以向朝廷申请要炮,可现今的朝廷已是风雨飘摇了,连京城也已经失守被李自成的叛军给夺了去,还上哪去弄来炮弹?
其实苏毅的那本机械制造里也有几款火炮的制作图纸,可经他们两的仔细研究,还是发现根本就做不了。
这火炮不愧为国之重器,单是造火炮所需要的材料器具都不是一个县的财力所能承受的,除了火炮还要造炮弹,每一枚炮弹的造价都要几两金子,而每一樽火炮更是造价千金了。
当然,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这火炮不比他物,做出来就能拿来使用,火炮讲究的是射程,精准,和操作的零失误,这些都需要反反复复的试验,最后才能成功。
现在连宋青之都开始疑惑,这举一县之力都无法造出的火炮,那区区几个东洋倭寇是如何拥有的呢?而且还一下子就是三艘战船多门火炮,难道在他们身后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吗?
眼看战船下海,不明就理的苏老金赶紧前来询问宋青之打算何时出海平倭,这一时让他很为难,在没有火炮装备的情况下就贸然出海,哪怕你再有精兵强将,你的战船还没有接近敌方战船就被对方的炮弹轰成渣子,所有的兵士只有喂鱼虾的份。
可是这样拖下去也不是办法,毕竟倭寇一日不除,百姓心里就一天不安稳,港口也不能恢复以前的运营。
想着这些,宋青之急的在屋里团团转,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这时苏毅走了进来,递给了他一张弓弩的图纸,宋青之当然想过使用弓弩代替的办法。
可无奈弓弩射程还是太短了,在海面上 远程作战中发挥不了什么优势,毕竟这海面船只行驶缓慢,一寸长一寸强,不等你拉近战船的距离达到弓弩的射程,对方的远距离炮弹就早已飞了过来,所以并没有什么用处。
苏毅似乎看出他的想法,偷偷的趴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起先宋青之听着不明就里,不过等他说完,宋青之才缓缓抬起来头,面色有几分凝重,最后像是做了重大决定般的点点头,同意了苏毅的建议。
极品差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