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就属于躺平的人,为什么我会躺平,自嘲点说,自己没能力,懒,在竞争中赢不了别人,所以摆烂,得过且过,考试及格就好,顺利毕业,能有一份工作不饿死就行。推脱来讲责任,我觉得这个社会是病态的,我们从小到大,接收到的都是正义的,美好的,善良的,然而现实世界与我们所认知的偏差很大,但我们又依然在心中有一份执念,想努力保留心中的那份善良。所以当我们对这个世界所想象的美好逐渐在心中磨灭时,受自身能力所限,受自身所占有的社会资源所限,于是变懒得去改变了。
当我们不愿去努力时,总会有人说,前一辈的人那么苦,那么难,依然努力的生活着,如今社会好了,却不知上进,身在福中不知福。我想,上一辈人确实是经历了苦难的一辈人,我承认,我甚至也看到过一小部分。但我们这辈人也不是那么幸运的,只有我们知道我们的不幸。和父亲聊天时他曾说,回想起年轻时,为了生活,什么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改革开放以前,那时的中国,可以说是太落后了,这是历史遗留问题,我们没有选择。但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迎来了改革的春风,结束了集体劳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的信息不是那么便捷,但从一个小地域来看,这样的制度实行,可以说是极其正确的。在一定的区域内,那时候,农村的人都一样,一贫如洗,一无所有,所幸的是他们拥有白己的一片土地,有耕耘的资本,虽然辛苦,但只要辛勤劳动,便有望吃的饱,多的暖,而且周围的人都一样的劳动,一样的辛苦,即使汗流浃背,但盼着秋天的收获,便充满干劲。那个年代,只要吃的苦,就会有人看得上,就可以成家立业,没有彩礼,甚至没有正式的婚礼,父亲说,回想起那个年代,其实还觉得那个时候还更活的开心些,日子有盼头,人们也团结。
然而在如今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我的一己之见,可能限于对这个世界,社会的认知不足,不一定说的对。以前人们靠几亩地谋生,吃得饱穿得暖就是最大的愿望,而如今,乡镇化,城镇化,家里留下来的那几亩地,似乎不在有价值。除非像一些平原地区,可以靠生产粮食来获取经济收入,那他们的土地是有价值的,而一些偏远地区,根本就不宜种植经济作物,离城市又偏远,这样的土地实在不知道存在什么价值。而靠近城市建设的土地,一些搬迁户,不用劳动便可以获得极为丰厚的补偿,这些补偿变成了资本。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大多数人,不再依靠土地来生产,而是将经济收入放在了其他的渠道上,而这样的渠道,在如今,变得越来越复杂,整个社会的构成,也越来越复杂,当初中国成立,平均分下来的土地,其价值早就自然而然的变得天壤之别,有的值万金,有的一文不值。
侍妾的奋斗之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