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算算,其实谁都不轻松。
为了看顾自己家这些锅碗瓢盆还要有人留在这棚子里过夜。还好现在天气暖和。等冷的时候要么每天来回运,要么就得加固草棚。
因为今天是第一天开张,怕生意不好卖不完,所以只带了五十碗面条,码头上的船还没来就卖完了。
不少人问中午和下午卖不卖,几个人连忙应是。家里还有不少做好的面条呢。
几个人把草棚收拾干净就都回去了。只剩下了姜南留在这里。一是为了看这些吃饭的家伙,二是为了看看码头大约能有多少消费潜力,也好决定下一个生意。
因为家里还有不少黑面,他们也就没有在买。
苏晚晚几个人回去后就数了数钱,一共卖了125文钱。
五十碗大约是花费五斤黑面,也就是三十文的成本。其余的葱花和蛤蜊都是自己弄得,不需要花钱,相当于赚了九十五文。
苏晚晚知道账是需要扣除所有成本的,不过她们今天卖的便宜一点。也就不仔细算了。
这样每天卖150碗面差不多就能进账300文还是不错的。
一天就能把一个月的月租挣出来。
姜南却是自己把账目仔仔细细的盘了一遍,得出一天净收入也就是200文。
这样一个月就是6钱银子,一年就是七两二钱。
这样卖肯定赚不到十两银子,而且他们不可能把所有赚的银子都拿去供姜九卿读书。这样其他人也会有意见的。
是的,在得知束脩高达一年十两银子的情况下,姜南几个人不得不选择最稳妥的办法,只供姜九卿读书,等他中了秀才后在供另外两个。
姜九卿既然中过童生,那童生就没有问题。两三年的时间如果他中不了秀才,那就换人,他们是绝对不会在一颗树上吊死的。
姜九卿如果中不了秀才,有了童生的名号在这裕镇谋一个账房的名号也是轻而易举的。
如果中了秀才就能有三亩地免赋税,他们的日子也能更加好过一些。
姜南脑子里闪过各种思绪,一点点的整理清楚。
等码头上出现一个穿着和其他人都不同的青衫中年时,姜南知道这个人应该就是其他壮劳力口中的于管事。姜南麻利的把苏晚晚留给他的白面面条下了。
然后在面条上面浇了一层蛤蜊汤,然后趁青衫中年歇着的功夫端给他。
于管事看着面条,却没有接。而是疑惑的看着姜南。
姜南:于管事,
姜南:这是小子孝敬您的。
姜南:这面馆是我们家开的,以后还请于管事多多关照。
于管事看着面前这个面相嫰,说话却很老道的少年。愣了一会还是接过了面条。
姜南递给他就回了草棚子,也不跟于管事攀谈。
于管事吃完面条把碗筷拿到草棚。递给姜南,问他怎么认识他就是管事。
姜南:嗨,我们这都是穷苦人,不像您,哪怕是在人堆里也能一眼看见您。
姜南:搭眼一看您和我们就不一样,浑身透着一股,那叫什么。书香气,对,就是书香气。
穿到逃荒文里艰难求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