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三年一次的大考,玲珑这个朝代科举的制度是每三年进行一次大考,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唐伯虎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师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经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新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此时的杨家气氛比较严肃,“此次秋闱孩儿已有把握,望祖母、父亲、母亲不要多虑,在家保重身体,孩儿定会全力以赴的”。杨允之在秦先生那里读了好几年书,秦先生是个举人,教导他进秋闱不是什么大问题,况且他的文章写的很好,秦先生很满意,觉得可以下场了。
收拾好行李,杨允之拿着家里给的盘缠准备去北京府考试,因为杨家是北京府附近的村落,不过三个多时辰也就到了,所以杨允之并没有去太早。北直隶的读书人都准备来贡院参加秋闱,因此贡院附近的客栈早就人满为患了。秦先生早就知晓这一情况,让杨允之到他二儿子家里去,他二儿子在贡院附近居住,家里做一些生意,家境殷实,有空余的房间可以给他居住。杨允之谢过先生后就去了秦先生的二儿子家,秦先生的二儿子叫秦家旺,是个长相憨厚的人,不过不要小瞧了他,他脑子灵活,这一份家业都是他亲手打出来的,听说在这附近还开了好几个铺子呢,一年能赚三四百两银子。
小丫鬟生存手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