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波旁王朝内外形势严峻,国王路易十三随时可能被内外忧患打败。
这两件棘手的事需要并重安排——然而先后顺序还是要稍微梳理梳理——黎塞留选择了先手一步安排一下这群“吃喝玩乐不思进取的小老弟”。
与商鞅不同的是,黎塞留并没有秉着“擒贼先擒王”的理念直接对国王的至亲下手——他则是稳重地选择了从小到大的方式开展梳理活动。
『“派对”即英文party的中译,其还有组织、党派的寓意。(如臭名昭著的纳粹党即为Nazi(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 party)为避免不必要的和谐与误会,以下的宗教组织、政党等均用派对表示。』
而当时最为强大的造反势力是一个被称为“胡格诺派”的神学性质的组织。按理说一个普通的神学“派对”除了念念经教教书拜拜佛之外没有什么大动作,但是不幸的是在半个世纪前,法大量的贵族和富豪加入了这个神学“派对”。
到了1620年,法国贵族一方面借助太后玛丽的影响力在外“分流占土”,设立“诸侯国家”;另一方面则是加入胡格诺派与教徒们一起反对法王朝的天主教而推崇新教。(西方世界对信仰问题看得特别重,信仰不容往往会称为双方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
因为实力等方面的原因,黎塞留暂时不能那这个占领着法国200余个大城堡的强大神学派队怎么样,所以他决定在短时期内尽量满足贵族们无理取闹的需求和采取宽恕的方式对待愿意归顺的人。
在长达近十年的“和谐相处”中,路易十三这位性格温顺和蔼的君王工作十分到位,胡格诺派队和其他公爵王侯都相当乐意配合王室的工作——这为王室军队的成长提供了完美的契机。
1628年,法军开始出招了。
他们先后攻占了贼军的重要地点拉罗谢尔、朗格多克、蒙托邦。贼军不堪一击。
黎塞留则下手果断,基本拆除了上述地方的城堡,将胡格诺派队的主持者流放,贼军纷纷屈服而改信天主教。
此外,路易十三默许黎塞留抓捕、流放、处决了一些平日里为非作歹的爵士。其中较著名的有密谋叛乱的前者的弟弟加斯东(处决)、太后玛丽(流放)、黎塞留的亲信马尔斯侯爵等人。
在此之后,法王室还委派钦差大臣直接管理地方要务,进一步稳定了局势。
17世纪中期,国内局势基本稳定。是时候出境大展身手了。
看招!
早在十几年前的1618年,欧州大陆(尤其是德国境内)就爆发了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战争。
法国与瑞典、丹麦、荷兰等中北部的新教国家就已经站在了一起,他们有着共同的敌人——天主教方哈布斯堡王朝——只不过由于当时法国深陷内战无暇顾及国外。
我们今天不知道法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天主教国家在加入新教这一边的时候会不会很尴尬——但是显然黎塞留没有顾虑这么多。
1635年,法国得空后向西班牙宣战。随后法军兵分四路,矛头直指哈布斯堡王朝所辖的倪德兰、瑞士等地。法军的铁骑在黎塞留等人的指挥下配合盟军在西欧平坦的大陆上纵横。
而此刻他们的队手——神圣罗马帝国军、德意志天主教军和西班牙军(这三国皆属于哈布斯堡王朝)在黎塞留毫不留情的打压下纷纷显露败势,为了保存一线生机,哈军不得不在1648年宣布失败与法等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合约》,赔给了法国大量的经费和土地。
这场历经了三十年的“宗教战争”因法国的参与而迅速结束。从此哈王朝一蹶不振,反而法国则逐步称为欧州大陆上的霸主。
(图为三十年战争简图)
在黎塞留这样一位强硬人士的光辉照耀下,路易十三愈加地显得祥和而又善良。
国王对他的信任逐步成为了他架空君王的有力武器。国王成了幕后角色,敌军往往也是先知道法国有个黎塞留后想起路易十三。
(该章也确实有七成的内容在讲述黎塞留 )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黎塞留是一个彻底的乱臣贼子。
法国在黎塞留(路易十三)执政时期解决了后顾之忧(贵族),拥有了强大的军队和广阔的土地与数不尽的财富。
此外黎塞留还设立了法兰西学院,这为法国人民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且很好地发展壮大了法兰西文化。
(想给他扣6了)
现在,你看到的是一个强大而且还要更加强大的波旁王朝。
千古君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