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代,在轩辕黄帝的手下,有很多能工巧匠,他们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实践,创造和发明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共鼓和狄货就是两位。
共鼓和狄货,俩人是很好的搭档。平时主要的工作就是教给别人怎样建造房屋和制作生产工具。他们俩每天忙忙碌碌,也从来不知道休息。经常是一大早就起来,到山上去砍伐树木,准备好制造材料。
有一天,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瓢泼一般的大雨一直下个不停。很快,雨水就汇集在地面,形成了洪水。山下的很多人和牲畜都来不及逃离,就被洪水卷走。房子、稻田、各种生产工具也被冲坏。就连正在山上干活的共鼓和狄货也没有幸免。他俩也被洪水卷到山下的河流里,不知道冲到哪里去了。黄帝听说了这事,非常着急,赶紧命令部落里的其他人沿着水流去寻找,但最终什么也没找到。洪水过后,大家都听说共鼓和狄货被洪水卷走的事,心里都感觉非常悲痛!
幸运的是,共鼓和狄货没有死。他俩被冲到河里后,正好抱住了一截儿干枯的树干,因此没有沉到水里。抱着枯树干随着水流,他俩在水面上一沉一浮。忽然,一个水浪打过来,一下子让树干翻了个个儿。原来这节枯树干另一半是空的,刚才是空面朝下,这下空面儿朝上了。共鼓和狄货看了看,感觉里面能坐人,于是俩人努力的挣扎了几下,爬到了空树干里。就这样,像坐着一条独木舟一样顺水又漂流了好久,也不知道漂了有多远?
在枯树干里的共鼓和狄货,没吃没喝,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树干被卡在了河边的石头缝里不动了,他俩也昏了过去。这时,有一个部落派出的狩猎队伍正好经过,看到河边有两个人,于是赶紧把他们救起来。喂了一点水之后,共鼓和狄货苏醒过来。狩猎的人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俩是黄帝部落的人,于是对他们俩格外的热情。知道他俩好久都没吃东西了,就把肉干儿分给共鼓和狄货吃,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休息,恢复体力的共鼓和狄货,决定要返回黄帝部落。
猎人们听说共鼓和狄货想回去。就说,你们想回去可以,但是这里是黄河的东岸,离黄帝部落还有很远很远,走路需要绕行。而想要过河,得等到冬天河面结冰才能过去。否则黄河这么宽,只能绕路,估计得走小半年才行。共鼓和狄货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坐下来细细的想,应该怎样过河才能尽快回到黄帝部落。
共鼓对狄货说:咱俩既然能坐在枯木上顺水漂下来,也一定能利用枯木过河。一边商量一边行动——共鼓和狄货把卡在石头缝里的那截儿枯木拖出来看了看,基本完好,又找了一些树枝藤条,把两头绑了一下,让枯树干更结实一些。准备完毕之后,共鼓先用藤条拖着这“艘”枯树干在河里漂了一会儿,又让狄货坐在里面试验了一下,感觉都没有什么问题。于是共鼓和狄货跟猎人们讨了一些干粮之后,就坐上这“艘”枯树干做成的“舟”,顺利的渡过了黄河。然后,又走了很远的路,才终于回到了黄帝部落。
见到突然出现的共鼓和狄货,黄帝和部落里的人都非常惊讶!赶紧问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又是怎么回来的?共鼓和狄货一五一十的把前后经过都讲了一遍,众人听了都很高兴。最后,共鼓和狄货说,我们感觉可以用一截树干来制造一种可以在水上漂流的“舟”,这样坐在这种舟里就可以沿河漂流。河流的下游也有很多其他的部落,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舟和他们联系和交流,也可以互相交换一些粮食和生产工具。黄帝听了非常高兴,也很赞同他们的想法,支持他们去造这种“舟”。
于是共鼓和狄货就找一截树干,把中间挖空,直到里面能坐人为止。就这样,先是造一艘能坐一个人的“独木舟”,然后是两个人,甚至有时候树干如果足够粗状,里面挖空还能坐三四个人呢!而共鼓和狄货又发现了,先用火把烤焦树干,然后再挖的快捷方法。这样,一艘艘的木舟就被制造出来。从此后,人们可以坐在里面在水面上漂流到很远的地方,和那里的人互通有无、进行交换了。
千百年过去了,直到现在我们看到和乘坐过的船的基本原理,还是在共鼓和狄货发明的“空木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也不得不佩服我们的祖先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的发明创造,也不得不感叹他们的用心和智慧!
共鼓凿舟图像
奇妙冷知识:
化狐,也称作化狄、货狄(狐、狄古字形相近而易),黄帝臣。据史料记载,黄帝23年(西元前2845年),手下有一名曰“狐”的大臣(远古时代,人只有名,没有姓,如:舜、尧、禹等),因创造车船帮助黄帝征讨四方而深得黄帝的喜爱,特赐姓“化”。自盘古开天地,此为化氏子孙有文字记载的共同祖先。後来化姓後人繁衍,子孙已分布遍及华夏各地。化狐作为中华远古时期第一个舟楫的伟大发明者,是我们的光荣与骄傲!是作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永远学习的榜样。
中华历史五千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