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他是继伏羲之后,又一个对中华民族有颇多贡献的传奇人物。他不仅发明了农耕技术,更遍尝百草,发明了医术。传说,当时人们经常因为乱吃东西而生病,甚至丧命,神农氏为“宣药疗疾”,决心遍尝百草。他跋山涉水,行遍三湘大地,为了找寻治病解毒良药,几乎嚼尝过所有植物,据说他曾“一日遇七十毒”。在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后,他写成医学巨著《神农本草经》,救死挟伤,泽被苍生
在神农氏生活的那个时代,人们都是通过打猎、捕鱼、采集野果等手段谋生的。他们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饱受饥饿冻馁之苦,根本不知农业为何物。
神农氏看到人口越来越多,自然资源日渐枯竭,渐渐产生了忧患意识他暗想,如果找到一种植物,能结出大量的果实,且又能吃,那么人类就不会食不果腹了。因此,他任劳任怨,历尽艰辛,终日奔波在名山大川之中最终,在南方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发现了合适的谷种。
神农氏兴高采烈地带着谷种返回领土。他告诉人们如何耕种收割,还命太阳洒下充分的光和热,使五谷茁壮成长;并委托仙人赤松子担任雨师,观察天象,调控晴雨
于是,世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满仓。人们放声高歌,争相颂扬神农德,并拥他为王。
神农氏不但是农业之神,还是医药之神。关于他,后人流传的最动人的故事便是“神农尝百草”。
古时候,五谷、药物和花草均生在一起,杂乱无章。人们也搞不清楚哪些是可以吃的,哪些是用来治病的。而人们一旦患病,便束手无策,只好 听天由命。神农氏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心急如焚。
一天,医术精湛的神灵太一皇人赠他一部《天元玉册》,书中详细地记载了种种起死回生、化腐生肌的方法,并说西北的大山中有各种各样能治病强身的琪花瑶草。神农氏读完,决心从历山动身,前去西北大山寻觅这些治病救人的奇花异草。
于是,他带着一些随从,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他们走啊走啊,足足走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看到了一座大山,高耸入云,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奇花异葩漫山遍野,花香扑鼻。
他们刚要动身趋前,忽然,一群猛虎豹狼从峡谷里扑了出来,将他们重重包围,张开血盆大口就要吃人。神农氏及随从立即自卫,他们甩开鞭子抽向猛兽。猛兽源源不断地扑过来,他们打了七天七夜才轰跑凶兽。据传,虎豹挨了神农氏等人的鞭抽,便留下一条条伤疤,后来就变成了它们体表的斑纹。
过了一会儿,一道悬崖绝壁横亘在他们面前,挡住了去路,神农氏琢磨如何才能上山,皆不得要领。突然,他瞥见一只猴子在山壁前顺着藤蔓攀缘而上,便心生一计。他让随从割下藤蔓,沿着岩壁搭起架子,一日搭一层,耗时一年,方搭到山顶。据说,后人就是受到神农氏的启发,才发明了用于建筑的脚手架。
神农氏率领随从,攀着架子抵达了山顶。山顶上,百花盛开,遍地是琪花瑶草,五彩缤纷。神农氏大喜过望,令随从栽下一排排冷杉,用来抵挡野兽的袭击,他自己则在冷杉内结庐而居。此后,人们便把神农氏居住之地称为“木城”。
神农氏妥善安排了臣民,便准备亲口品尝百草。据传,神农氏生来是个水晶肚”,五脏六腑一清二楚,吃下去的东西也能看见,所以,他才亲身试药,观察药草怎么在体内发挥功效。
事先,他准备了两个袋子背在肩上,美味的草便放到左边的袋中当食物,不好吃但功效特别的,则放入右边的口袋作草药。
他先拿起甘草品尝,觉得味甘性平能解毒泻火;他又咬了口乌梅,齿酸生津且涩肠敛肺;嚼花椒而气开,食辣芥则泪流∵……诸如此类,举不胜举。他平均一天中毒十二次,多亏他医术精湛,每次总能寻得解毒的方法。
据说,茶叶的发现者就是神农氏。一天,他拿起一片鲜嫩的小绿叶品尝,绿叶一滑进胃里,便上下不停地清洗肠胃,一直洗得干净清爽,令人痛快酣畅!由于小绿叶在腹中来回运转,仿佛来回巡查,神农氏便称其为“查”。他认为“查”于健康有益,便放入左边的袋子。后人传来传去,竟写成了“茶
据传,有一次,神农氏尝百草,误吃了一株毒草下去,刹那间感觉天翻地覆,一头栽倒在地上,又被随从连忙搀起。他清楚自己身中剧毒,但是一句话也说不出,只好挣扎着用最后一丝力气,指指自己的嘴巴,又指指眼前一株红灿灿的灵芝。随从急忙将那株灵芝嚼碎,然后喂到他口中。神农氏服下灵芝草,剧毒立解,话也能说了。此后,人们公认灵芝是仙草,可令人死而复生。
神农氏尝尽一座山的花草,又换一座山接着尝。最后,他踏遍此地的沟沟坎坎,终于品出了麦、稻、谷子、粟米和许多能够充饥的豆类,即“五谷”;他还尝出草药三百六十五种,可以治愈百病,于是撰成了《神农本草》一书泽被苍生。此后,人的生命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相传多年以后,神农氏携带采集的种子和草药打算下山,却发现登山时搭的架子已生根发芽,长成了茫茫绿海。神农氏正在发愁,忽然飞来一群白鹤,将他和身旁的随从接到天庭去了。后人为了缅怀神农氏的功劳,于是将这葱茏林海叫作“神农架”。
神农氏掌管天下时,人们男耕女织,安居乐业,“民无相害之心”,是盛传中理想的天下大治。
奇妙冷知识:神农氏,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也因为此两项重要贡献,被世人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为掌管医药及农业的神祇,不但能保佑农业收成、人民健康,更被医馆、药行视为守护神。
传说神农氏的样貌很奇特,身材瘦削,身体除四肢和脑袋外,都是透明的,因此内脏清晰可见。神农氏尝尽百草,只要药草是有毒的,服下后他的内脏就会呈现黑色,因此甚么药草对于人体哪一个部位有影响就可以轻易地知道了。后来,由于神农氏服太多种毒药,积毒太深,终于身亡。
近些年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等遗址考古发现,约在7000年前至1万年前,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已经出现了农业社会。
教民耕种
相传是神农氏发明耕种的方法,他命百姓把谷种收集,然后播在开垦过的田土上,以后百姓便照这方法耕植五谷了,神农氏之称一源为此。
发明耒耜
神农氏首创木制的耒耜,被认为是农业发明之始。
发明陶器
神农氏还发明了陶器,陶器是与农耕同时出现的,被誉为继火的使用之后的又一大创举
神农后裔
相传炎黄时期,炎帝和黄帝皆神农氏之后,两部落联合形成华夏族。
炎帝败于黄帝,黄帝为共主,炎帝部落一部分迁离了黄河流域。
蚩尤亦神农氏之后,蚩尤部落在黄河流域战败后,一部分融入黄帝部落,一部分南迁,后又西迁。鄂、湘、贵间均有苗民生活,为蚩尤之后,因先祖以务农,故而得名。蚩尤为神农氏后裔,蚩尤部落文明程度本来较高,但因战败后后裔居于偏远之山间,日久之后,文化并无进步,抑且退化,反而成为了化外之民。
神农故居
相传神农氏出生于烈山,有人在在湖北距随州北四十公里的厉山镇列山神农洞修建了「神农故居」。
「神农故居」,设有神农洞二处(一为谷物药材贮藏,一为居住),并有神农亭、神农塔、神农庙、山南建神农茶室、神农花卉、九龙亭及山北神农母安登浴池,百草园等十数处。
湖北西部山区,也有一地称为「神农架」,也与神农氏有关,缘于神农氏曾到此地搭架采药之传说。
神农洞和神农碑
距离随州市区五十五公里处的烈山上,洞中原有石桌、石凳、石碗及石榻等,传说是神农氏所用的器物。烈山还有神农井、神农宅、神农观、炎帝庙等古建筑。厉山镇北有「炎帝神农氏」碑一座,保存至今。
日本
日本人也信奉神农,尤其药商、医师、摊贩,在东京的汤岛圣堂有神农节。基于古时的摊贩团体演变为江湖极道团体,连黑道指定暴力团与赌博中人也崇信神农。
神农架
神农架据传是华夏始祖、神农炎帝在此搭架采药、疗民疾矢的地方。他在此“架木为梯,以助攀援”,“架木为屋,以避风雨”,最后“架木为坛,跨鹤升天”。神农炎帝是华夏文明开创者之一,后人将其丰功伟绩列陈有八:训牛以耕,焦尾五弦,积麻衣革,陶石木具,首创农耕,搭架采药,日中为市,穿井灌溉。为缅怀祖先,颂其伟业,林区人民政府于1997年开始在神农架主峰南麓小当阳兴建神农祭坛一座,塑其雕像于群山之中,但见牛首人身的神农氏双目微闭,似思似眠,神农塑像与千年古朴相拥而立,景致浑宏,气宇不凡,蔚为壮观。
湖北省西部有一片群峰耸立、林涛起伏的高大山地,它横亘于长江、汉水之间,方圆3250平方公里,这就是我国著名的神农架林区。相传,上古时代的神农氏曾在这里遍尝百草为民除病,由于崖高壁陡,珍稀药草不易采到,神农氏就伐木搭架而上,因此后人称这里为“神农架”。
神农架内重峦叠嶂,山高谷深,主峰大神农架即神农顶,海拔3105米,是华中地区最高峰,有“华中屋脊”之称。区内古木参天,奇花异卉遍布,有“绿色宝库”之称。植物种类十分丰富,主峰东南千家坪生长着大量被称为“活化石”的古老植物,如珙桐、水杉、水青树、连香树、领春木等,它们大多都是举世闻名的第三纪冰川树种。林区的西南部,有一独立奇峰称“望农亭”,亭下有一片石林,上接悬崖,下临深涧,或盘结曲扭,或亭亭玉立,或如猿猴抱柱,或如猛虎下山,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石林四周,流云飞雾,若隐若现,有“石林云雨”之称,为神农架林区一大奇观。神农顶北侧,峡谷蜿蜒,峰岩壁立,飞瀑参差,景致奇秀,有“红坪画廊”美称。此处,神农架区内还有众多的奇洞、潮水河、猴子石、南垭山、小当阳等胜景。
保护区内,不仅景色秀丽,物种丰富,还有种类繁多的珍稀动物。除名贵的金丝猴外,有白雕、白鹿、白松鼠、白蛇、白熊等,堪称是一个“白色的动物王国”。
神农山
神农山,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城区西北23公里的太行山麓,共有八大景区136个景点。主峰紫金顶海拔1028米,矗立中天,气势雄浑,三大天门较泰山早154年。这里曾是炎帝神农辨百谷,尝百草,登坛祭天的圣地。也是道教创始人老子筑炉炼丹、成道仙升之所。韩愈、李商隐等历代名家曾在此留下许多传世佳作。这里有雄奇险峻的紫金坛,更有天下一绝的白松岭。15600余株白鹤松姿态万千,生长于悬崖绝岭之巅,居世界五大美人松之首。游走其间,移步换景,恍若人间仙境,令人魄悸魂动,陡然升华。其山势之雄险奇绝,树型之屈曲优美,景层之深奥神秀,当推全国之最。
神农山还素有“天然植物园”的美称,有珍稀植物1199种。九千只国家保护动物太行猕猴攀枝登崖,嬉戏逗玩,平添无限野趣。神农山景区是休闲度假、探险揽胜、科学考察、回归自然的绝好去处。
神农山景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焦克公路、焦柳铁路横贯其下,晋洛公路纵行其间,餐饮游乐服务舒适周到,民风淳朴,民俗特浓,我们热情地欢迎四海宾朋光临景区,一览太行大观——神农山,壮游天下一绝——白松岭!
地理位置与范围
神农山风景名胜区在该市市区西北23公里的太行山南麓,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5°11′30〃—35°19′;东径112°44′——113°02′之间,面积96平方公里,内有8大景区136个景点,有九山两河二十八峰。北部与山西晋城市泽州县接壤;南临燕川平原;东至丹河与博爱县相望;西与济源市相连。
独特的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神农山风景名胜区属太行山南端前沿中山地段,整个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在250—1116.9米之间。其中草凹岭、紫金顶、小月顶、铜沟顶等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山势陡峻,奇峰林立,沟壑纵横,生境多样。因受地质构造运动,流水长期侵蚀切割及石灰的淋溶作用,形成许多悬崖、深沟峡谷和天然溶洞。沟谷深切,高度在百米的悬崖举目可见,深沟终年不见阳光,阴森逼人。整个地形可分为三类:一是险坡悬崖 地带,分布在太行山南沿1~2公里地段,从海拔200米拔地而起,突然升高到700~800米,坡度在45°—90°之间,岩石裸露,土壤瘠薄,植被稀疏,多为险坡悬崖,人们难以攀登。二是险坡缓冲地带,海拔在700米~900米之间,人称二站,坡度在20°左右,土层深厚,植物生长良好。三是山顶缓平地带,面积较大,地势平缓开阔,形成许多小平地、小盆地,水份条件好,多为酸性土壤,适宜多种植物生长。
2、水文
自然保护区属黄河水系,是仙神河、云阳河、逍遥石河、丹河的发源地和上游,这几条河汇集沁河注入黄河。源头地区地形复杂,形成许多半辐射状的山涧溪流,沟谷深幽,河道狭窄,多弯曲,比降大。有些地段流水洪积成积梯瀑布。河水流量随季节变化,汛期 多雨,流量大;冬春少雨,流量小,甚至断流成为季节性河流。保护区内由于山高林密,植被覆盖率高,降雨量较平原多,加上石灰岩淋溶的结果,形成许多山泉,终年不枯,有的沟底形成地下河,水声潺潺,却不见流水。水质良好,据同济大学化验测试,富含多种矿物质,有益于人体健康,可饮用。
3、气候
神农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和日长,冬季寒冷干燥。据沁阳市气象站观察:年平均气温14.3℃。一月份最冷-2℃,极端最低气温-17.6℃;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4℃,极端最高气温42.1℃。全年大于10℃的活动积温4692.2℃。年平均日照时数2496小时,日照率57%。无霜期219天。年平均降水量 619毫米,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水热同期。冬季雨量占全年降水量 的10%,春季降水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0%。由于地处太行山南沿,华北平原与山西高原过渡地段,山高林密,地形复杂,既阻挡西北寒流的侵袭,又截留了东南沿海暖湿气流,形成独特的小气候,降雨量较平原偏多,空气温度偏高,夏季气温较平原低6~8℃。太行山虽是我国有名的干旱地区,但在神农山风景名胜区的沟底和悬崖下多有泉水涌出,潺潺流水,终年不竭。独特的气候,复杂的地形,形成了许多小气候和小生境,有利于多种动植物繁衍生息。
神农氏尝百草图片
中华历史五千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