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刘家客厅日内
刘父:清儿,你已经五六岁了,到了读书的年龄。你想读书吗?
刘玉清:想!
刘父:好!幼儿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虽然现在没有了君主,长大了报效国家,才是男儿本色。
刘母:清儿跟你去学堂,还早点吧?
刘父:跟我去学堂是早点,进行启蒙教育是不早了。
刘母:你的意思是?
刘父:你还记得杨东山杨先生吗?那个秀才哥哥。他办了个私塾,专教孩子们国学,远近闻名。我打算把清儿送过去,跟他学上几年,这样省了咱们的事,平时我又没工夫教他。
刘母:嗯,这样也好。你打算啥时候送过去?
刘父:就近两天吧,你给清儿缝个书包,我给他准备些笔墨纸砚。
刘母:好!
刘玉清欢快的蹦起来:耶!我要上学了!
刘父和刘母开心的笑。
37、乡间小路日外
刘玉清背着书包。
刘父一手提着礼物,一手牵着刘玉清的小手。
镜头渐行渐远。
38、字幕:三年后(1922年)
39、东山私塾学堂日内
刘玉清正在写字。
杨东山从背后走过来,冷不防伸手拔出刘玉清紧握的毛笔,刘玉清右手沾满了墨汁。
杨东山:伸出手来!
刘玉清站起,低着头伸出左手。
杨东山放下毛笔,从腰间抽出戒尺,对着刘玉清的手掌打了三下。
杨东山:给你说过多少次了,写字的时候,一定要握紧毛笔,这样才能力透纸背,笔酣墨饱。如果你是一名战士,在沙场上握不紧手中的刀枪,你想想会有个什么样的后果?
刘玉清:是!先生。
杨东山:罚你背诵三遍《百家姓》。
刘玉清: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楚卫,蒋沈韩杨……
40、刘家天井院日外
刘母:清儿,难得休息一天,今天你可以放松一下,不用背书了。
刘玉清:娘,我下午临摹字帖。
刘母:好。
大门响,进来一个十八九的小伙。
刘玉清:景汤哥哥!
李柏杨:玉清!
刘母:景汤啊,快进来坐!
李柏杨:不坐了,婶子!玉清今天不去学堂啊?
刘母:今天杨先生有点事,休息一天。
李柏杨:刚好我今天没什么事,带玉清到黄河边去转转。
刘玉清高兴的:好!我跟景汤哥哥去。
刘母:跟景汤出去玩可以,要听哥哥的话,在大堤上玩会就行,不要去河水边。
刘玉清:我知道了,娘!
李柏杨:婶子您放心,玉清跟着我没事。
刘母:我放心!你们早点回来,我中午给你们做好吃的。
李柏杨:好的,婶子!我们去了。
刘母:去吧!
刘玉清欢快的跟着李柏杨走出家门。
41、通往黄河堤的路上日外
路边的地里,一位衣衫破烂的老年妇女,领着一个干瘦的小孩,挎个提篮,在挖野菜。
小孩:奶奶,我饿……
老妇:好孩子,再忍忍,等咱挖上半篮,奶奶给你煮着吃好不好?
小孩:嗯。
从不远处跑过来一个中年汉子。
汉子大声喊:哎!老妈子你在地里干啥呢?
老年妇女直起腰。
老妇:大兄弟,我挖点野菜。
汉子:不行!到别处挖去,铲死庄稼怎么办?
老妇:我看着哩。
汉子恶狠狠地:看着也不行!这是汪大户的地,他家骡马成群,猪羊满圈,你把草挖走了,它们吃什么?要不是看着你年龄大,我把你的篮子没收了。快走!
小孩吓得哇哇大哭。
老妇:好孩子,不哭,咱们走。看着脚底下,别踩了庄稼,咱赔不起……
李柏杨咬牙暗骂:狗东西!
刘玉清:这个人是谁呀?
李柏杨:汪地主家长工。
刘玉清:老奶奶挖野菜干嘛?
李柏杨:她们家没有粮食,挖野菜吃啊。
刘玉清:她们家怎么没有粮食呢?
李柏杨:她们家没有土地。咱们国家的大部分农民都没有土地,土地都掌握在有钱人和有权人手里,农民租他们的地种,也就是佃户。一年到头辛苦劳作下来,除了地租,基本没有什么了。有几亩薄地的人家,靠天吃饭也收不到多少粮食,还要缴各种苛捐杂税。年轻人给地主打个长工短工的,年龄大的人就难喽。
刘玉清:穷人怎样才能有土地?
李柏杨:只有均田制。
刘玉清:那为什么不均田制呢?
李柏杨:这事大了!有史以来土地都是私有制,要把它拿出来平均分配,恐怕没有人能做到。
刘玉清失望的:老奶奶他们家永远都得挖野菜啊……
李柏杨:也不一定。听说现在有了共产党,他们就提出人人平等,实现共产主义,如果他们能执掌政权的话,就没了穷富之分,人人一样。
刘玉清:真的啊?
李柏杨:据说是这样,我也说不清楚……
42、黄河大堤上日外
黄河水流涌动。
李柏杨和刘玉清缓缓漫步在大堤上。
铁血十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