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在位时,密切关注天下形势,用大量时间到各地巡视,镇抚六国旧贵族的反抗势力。
星儿,我决定去巡视天下!
借——巡狩天下,宣示威仪之名,换与你相处……
这一年,我已意识到,在历史上,一旦他要开始巡视天下,那他的生命就快要结束了,若我阻止他去巡视天下呢?他的结局会不会改变!大秦王朝的结局会不会改变?
在他要来接我那天,我早已偷偷离开了京城……若我不在他身边,他是不是就会打消了巡视天下的念头,希望如此吧!
可是,历史依旧没有改变……
我在江南!他便从江南开始巡视天下。
在我们一起待过的地方,我们相遇了,他还是那一身白衣,只不过不如当年那般年轻,我还是那一身红衣,只不过,此时此刻的我们,再也不是当年那两个自由、洒脱的人了。但相同的是,我们一直有一颗心怀天下的心,即使有一些年未见,还是能畅聊天下大事……
她以为他们未见,其实他早已见了他千千面……
他告诉我:巡视天下,本就是他应该做的,希望你可以支持我!
我试图阻止他,说尽了坏话坏处——你已不再年轻,在天下巡视,你的身体能撑得住吗?
他,还是坚持巡视天下!因为我会陪在他身边……
他其足迹西到陇西腹地,东至大海之滨,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可以说帝国的四方边界,名山大川,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第一次出巡。我们由咸阳出发向西巡视,经陇西到北地,之后又到达了六盘山的支脉鸡头山,最后经陇县返回咸阳。这次巡视的主要目的是看看秦国故土的山川,告慰秦国历代先王的在天之灵,同时检阅这一地区秦军的边防状况,确保秦国故地之安全。
第二次出巡。这次出巡,我们带了大批文武官员。巡行队伍从咸阳出发,一路向东,经过三川郡、颍川郡、东郡、薛郡,一直走到了今山东境内。他们首先登上邹峄山,在此刻石为始皇歌功颂德。不久,他在这里召集了齐鲁一带的儒生,与他们商议封禅泰山的礼仪等事宜。商议完毕后,我们北上泰山,在泰山顶祭天。在从泰山顶上下来的时候,突然天降大雨,我们一行人就在一颗大树下避雨。雨停后,为感谢大树的遮雨之功,他封这棵树为“五大夫”。到泰山脚下后,我们一行人又在梁父山举行了祭地的仪式,并刻石纪念,碑文如下。
“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只诵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休明,垂于后世,顺承勿革。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后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
在梁父山刻下碑文后,始皇一行人继续向东,到达了渤海边,“于是乃并勃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黄”就是今山东黄县,“垂”是今山东福山县,两地都是渤海湾上的港口。成山是今山东半岛的成山头,之罘就是今山东烟台,在之罘,又有人为他勒石颂德。
刻石后,巡行队伍转向东南,沿海岸线一路南下,到达了琅琊郡,即今山东省诸城市东南,登琅琊山。在那里,我们住了三个月,建了琅琊台,下令自内地迁徙百姓三万户到这里。然后李斯写下了著名的琅琊碑刻,为他歌功颂德:
“维二十八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事已大毕,乃临于海。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匡饬异俗,陵水经地。忧恤黔首,朝夕不懈。除疑定法,咸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皇帝之明,临察四方。尊卑贵贱,不逾次行。琅邪不容,皆务贞良。细大尽力,莫敢怠荒。远迩辟隐,专务肃庄。端直敦忠,事业有常。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欣奉教,尽知法式。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若他知道,巡视天下的结局是以他的死亡为结束,他还会不会继续选择巡视天下?也许,会,也许不会!
梦一世繁华无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