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朕,不是暴君。”
芸汐“陛下,芸汐不是这个意思,”
嬴政:“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不要再说了。”
嬴政:“后人都说朕是暴君,朕,不是暴君。”
有人说他焚书坑儒,但医书、农书法律等书并没有烧。
焚书的起源是一个叫淳于越的人。
第一个就是即便秦始皇焚书,也只是不是像很多人想的那样一把火烧尽了所有珍贵典籍。
我们都知道古人竹简刀笔,著书匪易,不比今日。那些见解独到的鸿篇巨制更是耗时数年数十年。因此,皇帝对烧书的种类做出了规定,只烧了两种书:第一种是秦人写的史书;第二种是诗书和数百种语言。
这样一来就有很多书籍得以幸免。这也就证明,秦始皇并没有焚尽百家书,有些书没有被列入焚烧的范围。
司马迁的《史记》第一百二十一卷就明确提到了“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矣!”虽有焚书,但并没有坑儒的说法,司马迁明确说到了杀的是术士,术士就是一群游手好闲,装神弄鬼,坑蒙拐骗的江湖骗子、无业游民。
第二个是秦始皇留有备份。
秦始皇是留有备份的,儒家的书留有备份,那各国国史自然也有备份。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史记》行文当中找到一丝端倪,《史记》中大量采用了称呼自己母国的第一人称代词“我”,说明这是原文摘录的各国国史。后来东汉班固在写《汉书》时,也原文引用了战国国史,如:“后十世秦拔我郢”,班固称楚国为“我们楚国”,称郢都为“我们郢都”,这显然是原文摘录楚国国史的证据。
为什么很多珍贵的古籍现在都不复存在呢?项羽是其中的一个原因。《项羽本纪》上记载得很明确:“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项羽攻入咸阳后,除去烧杀掠夺,还火烧秦宫室。传说大火三月不灭,这才使得宫中很多珍藏的书籍都被付之一炬。
所以,除了萧何保存的那部分珍贵的典籍外,余下的大部分都被仇视秦朝的项羽给烧掉了。除此之外,即便是萧何保存了很多典籍,但汉代以后对古籍的保存保管也不是很完善,《汉书·艺文志》中记载了677种著作,其中越有524种,即77%的图书,现在也已经不复存在。换言之,即便是秦始皇不焚书,传下来的图书也不会比现存的多多少。
《论衡·书解篇》上也说:“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聚在。”所以,秦时,精华书籍还是有可能留存下来的。
他虽配不上“仁君”二字,但是他在一统六合之后对百姓一视同仁。他未曾屠过一座城池,也未对六国遗族赶尽杀绝。
他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勤政君主。
因此,秦始皇真的不是暴君,他的焚书只是一个假象,绝大部分的书籍都被保存下来了,即使不是,原本也有备份。真正的罪魁祸首反而是项羽。清人刘大魁在《焚书辨》中直接说:“书之焚,非李斯之罪,实项羽之罪也。”
秦始皇暴君的称号还来源于修长城,修长城是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保证边疆百姓的和平与安定,并不是为了满足皇帝一个人的个人私欲,让秦始皇因为这件事情担上一个残暴的罪名,也确实不怎么客观。
他从来没有乱杀过功臣,秦朝的开国功臣,没有一个是死于秦始皇之手的,无论文臣还是武将,在秦始皇时代多受到了重用,而且工资待遇也很高。
曾经的他可是威震六国的君王,其气魄和能力之大,难以想象。
尽管秦王朝只延续了15年,却避免了中国像欧洲一样分裂成多个小国。
芸汐(所以,这就是历史的真相吗?千古一帝被后人误会责骂了几千年。)
芸汐“陛下,芸汐有错,刚才说的话不知是否激怒了你,还请你责罚。”
嬴政:“没事。”
嬴政:“在此待几天吧,以免在外遇到危险。”
芸汐“谢陛下。”
……
世人留道他面目可憎、丑陋体弱,可又有谁知他身高一米九、高鼻大梁、英姿勃发;世人皆道他残暴不仁、制法严苟,可又有谁知他设律法,丈夫若对婚姻不忠,妻子有权杀之;世人还道他焚书坑儒、修建阿房宫,可向来英雄是非,都是他人的春秋笔法。
秦始皇,一位被误解千年的千古一帝,和商纣王,隋炀帝三位帝王被后世黑的最惨。因焚书坑儒,修长城而被后人所称之为秦始皇的残暴,但其不知始皇帝要不这么做,边境就会被匈奴人所干扰;焚书焚的是那些民间所流传的书,真正的史书保存的好好的,只不过被项羽所烧;坑儒坑的是方士。因其子胡亥暴政,秦始皇被误解为暴君…
完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