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凑数的故事,我为了填自己上一篇挖的坑,这不是童年的故事,亲爱的书友们将就看吧,原来拟订发表的故事,发表之前突然感觉情节趣味平平乏善可陈,观赏性不高,果断删除,临时杜撰,就改成了现在这篇七分假三分真的故事。正文开始。
某日,乾隆皇帝正在乾清宫批阅奏折操劳国事,偶感心烦意乱思绪不宁,随摆驾出宫,前往香山和玉泉山游玩赏景,消遣心情。
他登高远眺,隐约间就发现香山和玉泉山中间一带云蒸霞蔚,藏风纳气,卧虎藏龙,似有帝王将出之威,后经仔细勘察推算,确定此处风水极佳,乃藏龙宝穴,造化天然的风水法阵,必有前朝高人能士之辈安葬于此,风水流转,岁月积淀,惠泽后人,必出神武非凡,功参造化之辈。且运势以成,若强行破之必遭反噬,应徐徐图之方为上策。
于是乾隆皇帝运用堪舆之法,祝由之术经多日推衍,想出了破解的万全之策,随命人在阵眼之处修建了一座小庙,庙高三丈三尺零三寸,此庙面北背南,中间一间主殿高,两侧各有一间配殿低,浑然一体,像两个肩膀抗着一个脑袋,门楣上书石居二字之牌匾,庙南十三丈有一座与庙高持平的天然小山,又命人在小山周围挖地三丈三尺零三寸,取散和杀之谐音兼再三警告及三尺青锋之意,小山距古墓一百三十丈,庙门,小山的山顶,古墓成三点一线排列,庙与小山成弯弓搭箭之势直指古墓,以箭煞之势化解古墓龙气,破其风水,以随时反手一箭威胁之势永久镇压。
小庙建成之后不久被刘墉购买,设为刘氏家庙别院。后几经易主,和珅跌倒嘉庆吃撑之后,将此庙赐予了山东巡抚贵泰,光绪年间被驻藏大臣张荫堂从贵泰后人手中购得,设为家庙別苑,更有胡适等名人足迹。正文完。
庙,小山,古墓是真的,三丈三,青锋,弓箭是我杜撰的,此庙现名《妙云寺》,二零零一年设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因为有嘉庆帝御赐之记载,故官方认定为山东巡抚贵泰之所。现庙里无佛像,只有殿宇,不对外开放。
小山曾在以前被辖地村委砸山取石烧白灰,地表以上部分破坏殆尽,九零年左右山周围的坑被渣土填平,并覆盖建筑。
古墓据当地传说叫国舅爷墓,可能是乾隆舅舅的墓,或清朝某个国舅爷的墓,并非前朝古墓,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神秘感,我杜撰的,动乱年代破四旧之时,古墓被当地村民破坏挖掘,据说挖开古墓时,墓中有一石砌方池,池中有一泉眼,泉水汹涌,一黑色木质棺椁浮于水上,旋转不停。
古墓发掘之后,形成一个数千平米方圆,数十米深的大坑,积水成库,大旱之年抽水灌溉池水也未曾干枯过,八十年代后期玉泉山水系遭到彻底破坏,所有泉眼彻底干涸,泉水失踪,九十年代左右这个墓坑被垃圾渣土填埋,成为现在的农业采摘园,墓区再也无迹可寻,因附近有一小村叫普安店,古墓大坑又称普安店水库,小村原为几户守墓人家族居住,后发展成自然村。
本地村民公认的传说,乾隆皇帝将此庙赏赐给了刘墉,刘墉设为家庙,并设牌匾《石居》,刘墉号称刘石庵。百度资料记载《石居》牌匾为清末张荫堂设置,意为食居所在之意。
一则普通传说,经我稍加文笔修饰,好好的传说就变成了胡说,此庙正在修缮之中,古朴典雅,恢宏大气,观之甚是养眼,有感兴趣的书友闲暇之时不妨前来寻古揽胜,我家就住在此庙附近。
传说继续,精彩不断。
聊斋童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